自寿宴过去以来,方缶在方府中的地位也迅速的两极化快来,以方鸿达为首的当权派,继续淡化和打压大房的影响力。

而另一部分,在二房治下郁郁不得志的遗老遗少们,见方缶年少有为,又十分受老太爷器重,于是纷纷找到小院里来,希望方缶能领头和二房斗上一斗。

方缶是打心底里,对这种自家人算计来算计去的事情,感到厌恶。

方茂修也找过他谈了几回话,这位方侍郎那日在寿宴上,风头全被自己的好侄儿抢去了,自己却表现的很差。在李阁老、牧斋先生面前左右不是人,下一次廷推入阁的票,也没拉来几张,辛辛苦苦搭起的舞台,等于全为侄儿准备。

但方茂修毕竟是宦海沉浮数年的政客,此时还是得对外摆出贤名的样子来止损。

热情洋溢的给方缶带了许多高帽,只是状若无意的暗示方缶,是不是该找个时间,多去大学士府走动走动,和李阁老修复一下关系。

还十分持重的以过来的语气说,东林、复社那帮人,诗词文章或许还不错,但于治国之道上,那是半点都不行,只会党同伐异,闹个不休,伯和与之交往,要慎重。

话虽然不错,但如今再大华朝廷当政的衮衮诸公,又有哪一个不是党同伐异呢?

至少在方缶看来,目前朝堂上能真正做到摒弃真正门户之见,一心为国家考虑的,很少很少,史阁部可以算一个,不过他老人家在江北督师三年,成效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的时间,方缶都是带着七弟方振,一头扎进了车厂中。别看这位七弟整日嘻嘻哈哈,对别的都浑不在意的样子,但当方缶郑重其事的将他列入车厂管理层后,方振还是十分认真的,再浪荡的纨绔,心里也是渴望被别人认同的。

方振学东西学的很快,而且还根据丰富的吃喝玩乐的经验,对量产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那日在寿宴上,收到了不少预订款,银子有了,方缶根据图纸,开始对即将投入量产的四轮马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适度延长了车轴,订制了专门的、尺寸更加宽阔的车厢,调教了更加坚固可靠的底盘。

马车的整体形制是固定的,这样更加便于量产,但是可以根据客户具体的需要,在装饰风格上进行调整,譬如是否需要去掉车厢内的搁板,在加装一排座椅之类的。

这些工作自然不是陈来双父子能够完成的,陆陆续续的又招了不少工匠,搭建起了一个高效的管理结构。

不断的调试、改进、乃至推倒重来,产能艰难的爬坡,即使是第一批客户,交付的日期也在两个月后。

…………

皇城北安门到大内的玄武门之间,是羽林卫的驻地。叶重桓日常主要的工作,便是守卫北安门。

一辆四轮马车在北安门外停下,方缶每日收了工后,总喜欢来这里寻叶重桓喝上两杯,主要也避开那些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大才子们,不是带着诗作来请自己品评,就是来品评自己的诗作。

“哈哈,我说方兄弟,能不能别每次来都搞得那么拉风,这破车,看得老子心里痒的很。”叶重桓从北安门内出来,走到马车跟前,又笑着打了赶车的方大力一拳,说道:“大力,你可又胖了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