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秦王府的李世民和唐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在书房里坐下,但是彼此都没兴致开口说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房玄龄打破了沉闷,“殿下,没想到今日那小儿,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杜如晦抬起头,看李世民还是坐在那里沉闷不语,他说道:“如果按照他说的那样,这田地可以实行一年两种,那....”

李世民这才抬起头,“那小子做事很沉稳。年初他对某说能增加产量,但是却并没有将话说死,只说要尝试一下才知道是否可行。今天你们也看到了,他明明就是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

所以,他提到的一种两种,看样子是可行的。一年两种啊~~~”李世民仰天长叹。

杜如晦也叹了一口气,“一年两种~~~如果真能做到的话....”

房间里再次寂静了下来。

都在计算着,一年两种,能给李世民带来什么利益。

从目前来看,这个利益太大。大到难以断定,局势是否会超出了掌控。

太子和齐王如果不甘心坐而待亡,那么...

许久之后,房玄龄咳嗦了一声,“殷小郎君提到麦稻轮种,若果真实行,以后就不收粟而改为麦稻?那,每年又收多少为宜?”

李世民站了起来,“一年两种之法不能外泄!最少...几年之内不能!

唐公,宋国公由你来说服、玄龄、克明,你二人去说服江国公、辅机,封老儿交给你了。

即使现在不能对外提,但他们应该知道这方法,已经掌握在某的手中。

只凭这一点,他们就会做出新的选择。

如此以来,只剩下裴寂、裴矩、杨恭仁等寥寥几人是站在那一边的。到那时...”

唐俭四人站起来,一起向李世民拱手道:“喏!”

李世民慷慨激安之后,无力的挥了一下手臂,“且安坐。

此等良法不得施行,某愧疚啊~~~”

唐俭四人也沉默了。

他们铁心追随秦王,不就是为了让这天下太平、让那黎民富庶吗。

但秦王说的也没错,现在真的不能再激化矛盾了。

既然如此,这个话题暂且搁置吧。

房玄龄站起来环视了一圈,“这殷小郎君有此本领,若是献于圣人面前定然会有不小的封赏,可偏偏请求殿下不予声张,是做事沉稳还是不求闻达?”

“玄龄兄,如晦思虑的却是,他为什么偏偏献于殿下而不是太子。”

“对!按照目前来看,他献于太子或许比殿下更有利。难道...他更看好殿下...不成?”

“如果他这举动是因为看好殿下,这...属实让如晦难以接受。”

李世民对二人的言论不置可否,转头看向长孙无忌,“无忌,你怎么看?”

“殿下,今日此行收获有四:一,这农植技术由殿下交于朝堂,则殿下名声更显;二,今日其他人等,恐怕要思量以后如何与殿下交往了。这达到了殿下带他们去的目的。三,这小儿将此技术交于殿下,明显是存着投靠殿下之意;四,以此子之才,殿下当极力笼络才是;”

一直闭目沉思的唐俭睁开眼睛,看向李世民,“殿下,此小儿果是峤国公的子嗣?”

李世民点点头,“庶孙。他只是庶孙!”

唐俭沉默了一下,“庶孙也是孙...”

有了唐俭这句话,意味着殷清风的倾向是在李世民这边的。

长孙无忌接着说道:“最多还有四个月,殷小郎君那边就有成效了。秦王如果真的决定奏请圣人颁定律法,务必将李靖、李绩、黄君汉等人召回...”

长孙无忌说出了其他人的想法,房间里又陷入了寂静。

回到自己的住处,月眉不知道她的郎君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惑,抱着他又蹦又跳的,“郎君,要不了多久咱们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回去了!”

殷清风挑着她的下巴,“等再回去的时候,你就是小爷我的小娇妻了?”

“郎君~~~”

“来,亲个嘴儿~~~”

这也不怪此时的殷清风会做出如此孩子气般的举动。

自从离开郧国公府那天算起,到今日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终于是和李世民挂上关系了,而且他很确定这个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一定会将他纳入帐下的。

虽然殷清风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混好,但他在大唐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算是迈出了。

但殷清风也在担心他的政治智慧是否够用。

中国的官场文化,殷清风没接触过也听说过。

这帮读书人,一旦进入仕途,他们就代表着背后的家族和利益相关的人。

他想要和这些人玩儿勾心斗角的事儿,恐怕死了都没人埋。

从政治智慧方面来说,殷清风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优势;从人脉方面来说,更是可怜;唯一的优势,年龄,在这个时候也只能算是劣势了。

如果说,社会是个大染缸的话,那官场就是罗马角斗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