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位于大信国西北边塞旁,说是城,还不如说是一个镇。

据说这里曾经是王师西征异族时的一个后勤站,时而久之便成了一个贸易居住地,最后建起了一座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边城里面各个娱乐设施都有,茶馆,酒楼,青楼,赌场……每天出塞入塞的旅人必经过此地。

包括极少数通往回纥的贸易团,也会经过此地稍作休整。

回纥族曾一度骚扰大信边疆,永德大帝西征时,用了三年时间把回纥打的俯首称臣。

二十年前,当时的次傅杨坚提议恢复对回纥族的贸易,回纥才苟养生息,依靠大信的国力恢复自身实力,几年时间不短吞并弱小部落。

永德大帝的外征,打残的不仅仅是回纥族,还有西域诸多国家的盟军,一举解决了二百多年以来的边境困境。

然而回纥王在与大信帝国修好时,受封为西域都督,统领西域都护府,节制西域三十六国,以讨伐不臣为由,统治了整片西域,实力比强盛时更为数倍。

这几年在杨坚朝中策应下,回纥已有了自立之心,杨坚本打算在永德大帝圣辰时提出册封回纥王为西域王,但还没提出就被永德大帝诛杀了九族。

……

昨天陈默的师傅陈大带着媳妇和孩子回娘家,陈大的媳妇是乌兹国民,自从与回纥的交易通道打开后,西域三十六国很多的女人都嫁入了大信帝国,陈大的媳妇只是其一。

陈默少言寡语,他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是伴随着一群流民从内地逃荒时,在陈大的铁匠铺前晕倒,心善的陈大便收留了陈默,收之为徒,并教会了陈默打铁。

陈默的接受能力很强,几年来,把陈大的精髓吸收个干净,除了速度和力度达不到之外,一切精湛的工艺都掌握的十分娴熟。

每天光着膀子,举着铁锤“铛铛铛”的,一身古铜色皮肤甚至扎眼。哪怕是寒冬腊月,陈默也是身着单衣。

“陈默,你快点,老刘头急着用呢。”屋外的人督促陈默道。

“知道了,王大叔!”陈默回应了一下,继续捶砧子上的锄头。

以往都是师傅在打铁,自己在修补,这样速度会快一点。今天自己一边修补一边锻造,确实缺乏分身之术。

索性就把师傅安排的任务放下,先把眼前这些事情忙完再说。陈默心想。

王大叔并不是店里的伙计,而是官府驻铁匠铺的小吏,每一个铁匠铺必须要有一个官府负责打码统计的吏官。

这是永德大帝发现民间铁匠铺私自打造兵器贩卖异族时,果断下达了《铭器令》:

民间所有铁匠铺禁止锻造武器等锋利铁器,所出产每件铁器均需打码以证明身,铁器重量不可超越一斤,菜刀等农用铁器每月吏官巡检记录,发现丢失,严惩不怠。

明正典刑了几千位私下锻造兵器的铁匠后,大信国的民间锻造技术下降了一大截,所有会锻造兵器的铁匠都很自觉的遗忘了这项技能,只制作锄头等农用铁器,并且还不能锋利。

陈默加快了速度,把手里的锄头做完后递给王大叔:“王大叔,铭文吧。”

王大叔隔着老远就看了锄头的锄面,很钝,能把草茎砸烂。

然后接过来,轻轻掂了掂,重量差不多一斤,放到称上一称:九两九钱,符合大信国铁器制作标准。

王大叔点了点头,把腰间挂着的一个小物件递给了陈默:“陈默,快铭上吧,老李头等急了,把你师父的茶叶都给喝光了。”

这小物件就是每位在铁匠铺小吏所持有的合格证,上面铭刻着某郡某城某府铁器小吏张三/李四验。

然后又在怀里掏出本子,记录到:“永德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未时一刻,陈家铁匠陈默用铁一斤,制作锄头一件,使用人:边城刘大头。剩余原铁:六十八斤三两二钱。”

修补比打造快的多,现在冬天,边城没有下雪,很多居民已为明年春耕做了准备。

一顿叮叮当当,陈默所要修补的铁器都修补完毕,忙碌半天的陈默终于可以在日落之时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略做休息。

“小哑巴,小哑巴!”院子外响起一道童声,这是田老六家的大小子,田磊。

原本名叫田三石,田老六意愿自己的儿子像石头一般坚硬,一次在外窜时,遇到了一个私塾的秀才,看到三石甚是可爱,便给改名磊。

陈默没有理会田磊,他知道在田磊呼喊完自己之后,肯定会推门进来。

“吱……”开门声。

“小哑巴,就知道你在家,又不理我。”田磊气冲冲的来到陈默旁边,瞪着陈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