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云家人提着大部分都是吃食的行李刚准备出门送云子桐去知青办等村里来接知青的人,就看见一个长相俊朗,人高马大,穿着白衬衫黑裤子,踩着军用跑鞋,年约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往自己赶。

“二哥,你咋这时候回来了?”原来这个年轻人是云子桐的二哥。

“二哥可是知道你今天要下乡特意向姥爷请命来接你的,顺便把其它要去往白溪村的知青也一并带回白溪村,看,我还特意穿了白衬衫,在农村干活可穿不了这个,一有动作就弄脏了。”云子杉委屈的眨眨眼看着妹妹,作为一个疼妹妹的好哥哥,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会不来接妹妹呢。接着又对其它人说,“爷爷,爹,娘,你们不用送小妹了,我接小妹走就行了,还要去接其它人呢,我们就先走了。”主动拿过妹妹的行李,拉着云子桐的手就走了,云子桐连再见都没来得及说。

还站在原地的老爷子,云父,云母,心里的不舍之情还没说出口呢,就只见得俩孩子消失在拐角的背影。

这个时候的县城区域范围并不大,仅有1000多户人家,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市区范围急速扩大,周边的村庄都被规划进城区范围,所以各处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云子杉带着妹妹沿着大路又拐了四个弯,很快就到了祁县的知青办。

知青办是一座五间并排的平房,平房的一侧墙面上刷着“***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而平房的前面则有一大块空地儿,空地儿上已经站满了人,都是大约十七八岁的青年,最大的也不会超过22岁。这些人或站或坐,从很远的地方背分配到祁水县这边儿来的,大多带着大包小包满满的行李,就如云子桐只带了一个大包裹一样,附近县城或者本县的基本也只带了少量的行李,这些夹杂在一起就显得熙熙攘攘,再加上一些人相互询问,了解情况,不同的声音交错,场面很是混乱。

见状,云子杉只能带着云子桐在离人群好几米远的地方就停下,大声喊:“白溪村,前往白溪村的知青到这边来。”一连喊了三声。终于有人提着行李慢慢往云子桐兄妹俩站的地方来。

等人都到齐了,云子杉就开始核对姓名,刘洋,汪爱国,赵来娣,加上云子桐这次一共四个人。看其他三个人行李都不是很多,自己一个人都能搞定,就带着几人前往白溪村,也跟他们说说白溪村知青点的情况。

知青都住在知青点,原来是村里的一户十几口人的房子,那户人家在战乱年代差不多都死了,只剩一个老头子,新中国成立后没几年老头子也死了,屋子就归了村里,后来知青来了没地方住就把这屋子作为知青点,给知青住。知青点里还有加上云子杉还有两男两女,原来是有四男四女,两男的家里找关系给弄回城了,两女的是家里本来就不重视,看村里离县城近,相对而言条件较好,又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嫁给了本村的人。到知青点安顿好后,第二天就要听从村里的安排上工,一开始没粮食可以向村里赊,等干了活拿了公分之后再从那里扣。因为原来那户人家虽然一大家子还住一起但已经分家另过,所以知青点里有好几个灶台,吃饭自己单做或者和人搭伙一起做都可以。又说了妹妹的跟他这个二哥一个锅做。

一路上,其他三人虽然对同为知青的云子杉能作为来接他们的人感到奇怪,看着云子桐能和哥哥分到一个地方插队很是诧异,心里纷纷闪过各种猜测,看兄妹俩的穿着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差,因此也就熄了贸然开口询问的心思,反正到了村里时间一长总会知道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