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匠李录的帮助下,用竹条和绢布做出的第一个风筝,是个燕子形状,围着的宫女们眼前一亮。    “我画得怎么样?”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春天让学生自己做风筝,然后由老师带着去踏青放风筝。每次老师让做风筝,凤华可是全家动员。上了六年小学,做了六年风筝。看着风筝,凤华有点想现代的家了。但是,没办法。    这莫名其妙的穿越,什么时候能回去?也许,一辈子就在这里了。突然有点伤心,凤华把宫女们都打发走,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待着,就看着风筝。    宫女们以为女皇思念父亲了,走路都静悄悄地,害怕打扰她。    第二天,上完课,凤华正收拾笔墨,宫女杜鹃就迫不及待地问,“陛下,起风了,放风筝去呗!奴婢帮您托着。”    “得了吧,还是扶桑来吧,你长得不够高,昨天还摔跤了。”凤华把笔墨交给她。    耳朵尖的张勇立刻蹿过来,“陛下,又有什么好玩的吗?带上我呀!”    “你不回家吗?”凤华故意逗他。    “回家不急呀!”张勇急得抓耳挠腮。    凤华笑了,“好了,一起来吧,我要到外面空地上去放风筝去!”    “风筝?”杜松问,“是哪两个字?”    凤华回答,“刮风的风,竹字头的筝。”    扶桑已经拿着风筝过来,这下好了,那几个伴读都不回家了,跟着去看放风筝。当看到风筝高飞的时候,少年们都不由地鼓掌了,宫女们也是叫好声一片。    张勇就跃跃欲试,凑到凤华跟前,“陛下,我放一会儿好不?”    “可以啊,来,拿着绳子。轻轻地拉。”凤华手把手指点着张勇怎么放风筝,无意间抬眼,看见大家的眼睛就盯在她和张勇握在一起的手上,愣怔片刻后,她放了手。    古代人都早熟,她把避嫌给忘了。早有人猜测,女皇招伴读是为了物色王夫,天地良心,自己可真没这个意思。    一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其他人微妙的心情随着女皇避嫌地走开而过去了,当事人的张勇却大大咧咧的,什么都不知道,只顾玩着他拿到的新玩具。    杜松走过来问,“陛下,此物是何来由?”    凤华开始编,“我在宫中的藏书阁里看到一本地理志,写了南边有个地方,春天会放风筝。”    “没想到,这风筝竟然能飞这么高!”杜松由衷地赞叹。    “是啊,线还不够长,要是再长些,就能飞得更高些。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却能飞到我们永远去不了的天空中,我最爱它,逆风飞扬的倔强。”    “逆风飞扬……”杜松抬头看去,风越劲,风筝越高飞,不由看得痴了。    当天回到家,几个少年都开始领着下人做起风筝来,女皇让匠人告诉他们制作的方法,几人都抄了竹简回去照做。    连家人长辈都好奇地过来看,“宫里出来的玩意儿?”“能飞上天么?”“陛下如今如此贪玩么?”    风筝制作并不复杂,原料也简单。次日,每个伴读都带着风筝过来的。大家熬完了一堂课,就撒欢地跑去放风筝。    这下十只风筝飞上了天。姚孟的风筝做得最好,飞得最高。穆庆的风筝却是飞起来不久,就会掉下来,让他很郁闷,“哪里不对么?”    阳春三月,穿暖花开,柔风轻拂,风筝高飞,引起了宫中人的注目,甚至,一些宫外的人也看到了。有些人以为神物降临了,赶紧跪拜。不明所以的人,也跟着跪下,一时间宫门外跪倒一片百姓。    守门的护卫赶忙派了一个人进来报告,凤华让他们告知百姓,不要惊恐,这只是宫中人在放风筝而已。    没多久,李录在宫外的木器店又多了一种新物件——风筝。价钱不贵,但是很是稀罕。人们知道,这是女皇和伴读们最近在玩的风筝,都好奇地来围观。有人掏了腰包买回去,试着在空地上放飞,引来好些人围观。    有些人虽然舍不得买风筝的钱,但是,他们看过风筝的样子后,就试着自己做了出来。王城里,旷野中,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    这年春天,王城多了一道风景,就是风筝。外地人来王城,远远就看见了高飞之物,人们手中只牵着一根细细的线,就能摆布在天上飞的东西,十分神奇。    于是,外地人就把这风筝的制作学了回去,渐渐地,全国的人都学会了这王城的稀罕东西。    很多达官贵人、富户家里,小儿女都会吵着要放风筝玩。先有花灯节,后是风筝,朝臣们分明感觉到,身为少女的皇帝,对臣民的影响。哪怕她在朝堂上一言不发,也让人民时时记起。    女皇在花灯节上,似乎跟谁说过,想让人民快乐,看起来,她是能做到的。    神庙里,大巫的弟子又在报告,“女皇让人做出的那个什么风筝,飞上天了,人们最初看见的时候,还顶礼膜拜。那可是飞上天了,天上可是神的住处,……会不会影响到我们什么?”    大巫略微思考后说,“不过一个玩物而已,从宫中旧书里发现的的奇技淫巧罢了。不必担忧。女皇喜欢玩,那就好好玩。”    此刻,带着伴读们在整理宫中旧书的女皇,看着一屋子汗牛充栋的竹简,累得直喘气,“这竹简做的书,真是太重了!也太难整理了。”    “书卷本就是这样的,陛下如果累了,就歇息吧,我等慢慢看吧。”杜松劝道。    “要不,我们放风筝去吧,明日再整理。”张勇撺掇着。    裴岳、王戎等人却流连忘返,裴岳说,“难得看到这么多书卷,我是要好好读过的。”王戎也兴奋地说着,“有些书,只怕只有这么一卷,外面都见不到呢。陛下若是应允,我想抄些回去看。”    “好啊。随意看吧。”凤华捶着手臂不经意地说,“得让书变轻啊,这可不行。”    “让书变轻?”贺铮思索着,“要不,把竹片再做薄些。”    “不能再薄了。”李辉道,“再薄就容易坏掉了。”    葛笙笑眯眯地说,“能看到这么多好书,心愿足矣,重怕什么?”    凤华心想,那是你没用过纸做的书,没有对比,就没有需要。当天晚上,累坏了的凤华躺在床上,扶桑给她捶背,“陛下,让下人去做就是了,何必让自己如此辛苦?”    “你不懂,那是书!是书啊!我们整理,不光是搬运,也是要把这些书都看一遍,说不定这里面有什么有用的呢?”    扶桑佩服地说,“陛下说的是。奴婢短见。”    当晚,李录又被女皇叫到跟前,“竹简太重了,做些轻的东西出来,用于书写。就想绢纱,那样轻薄,但是,造价低廉的。寡人想做一种薄薄的,软的,很薄的一层……”    工匠想了想说,“陛下说的是方絮?”    “已经有了吗?这里有纸吗?寡人怎么没见过?”凤华有些惊喜。    “养蚕抽丝的过程中,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次数多了的话,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薄的东西,叫做方絮,能用来写字。但是,太少了。非常少。人们也就没有想过拿它书写。”    “靠那个是不行的,寡人看到一本书上说,麦秸、稻草、竹子、树皮、破布,这些东西沤了,制成浆,用篾席捞起薄薄一层浆,……晒干,揭下来,就能做成纸。很方便书写的。”    “哦?”李录两眼放光,“若真能如此,便是大好事,不知那本书在哪里?可否借小人一观?”    “书卷在这里。”凤华取出自己临时杜撰的书卷,“这个东西很重要,寡人对你寄予厚望,若是做成了,寡人给你官位、钱财,还有体面。到时候,你光耀门楣,也能留名青史。”    李录听了,惊呆了,呆过后,就赶紧叩首,“小人定然不遗余力,做成陛下要的……”    “纸。就是书卷上写的那个字。寡人需要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