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实家是村里少有的宽敞人家,一排三间屋,东屋是付正实夫妻住,西屋是付明强和付明富兄弟俩住。中间堂屋摆着桌子,几把凳子,还有一个长柜子,柜子是张春妮结婚时带来的,每天她都要爱惜的擦一遍,而农具都摆在堂屋的一角。  村正实家的房子是前几年村里打倒地主时,付正实分的。当时庄子上人还少,就给他分了三间屋。小时候他父亲盖的也有房子,可惜刚盖好付正实的父亲就被抓了壮丁,隔一年有人带信回来说死了。母亲在付正实结婚的第二年就走了,她饿坏了胃,又吃不到好东西,最后就病死了。那几间房让兄弟们分了,付正实排行老大,有五个弟弟,和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姐姐付荷,早些年嫁到了郭庄。   外面西屋靠墙上还垒了间屋,是灶房。粮食却没在灶房,而都在东屋被张春妮用柜子锁了起来,吃的时候再按量拿出来。    早上天刚蒙蒙亮,张春妮就蹑手蹑脚地起了床。她挺着肚子麻利地把昨天捏好的窝头放在后灶上,窝头是用七成红薯面,二成玉米面,一成精面做的。平时只有过年时,付正实家才会吃这么好的窝头。张青妮又往前灶的锅里舀了两勺红薯面,一小勺小米,再往里加了一大把婆婆丁,倒了大半锅水,这就是付正实家平常喝的粥。张春妮特意做的比往常稠了点,多了点。张春妮再去缸里挖一勺腌萝卜,又去菜!地里拔了几根葱,切一切滴了几滴醋,就做成了两碟小菜放在灶沿上。  做完这一切,张春妮才歇了口气慢慢扶着肚子坐在灶前,点火,烧灶。饭烧到一半,她就听见院里有了动静,她知道是付正实起来了。付正实这几天空闲时间都在检查和打磨农具,为即将开始的收秋做准备。    “二娃,二娃,快起,你看咱娘做了啥,是窝头啊”付明富起床连鞋没提就圾垃着鞋往堂屋桌上一瞅就跑回来拍还在床上没爬起来的付明强。  “哥,你别拽我,今开祠堂,娘肯定做好的了。”付明强皱着小眉头,嘴上淡定的说,穿裤子的动作却急了几分。  付家的这两兄弟大娃比二娃大了两三岁。大娃黑乎乎的,用村里人说就是个“黑李逵”,好玩好跑的。二娃就白的多,一副机灵样,说话干事有时比他哥都有条理的多。大娃是个实干的,吵架整啥拎着拳头就上去了,二娃却要和人讲讲道理,想得也多。  “对呀”付明富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我还以为咱娘懵了呢。”  付明强翻了个白眼,无话可说。    饭桌上并没有人,付正实和张春妮都端着碗,拿着窝头出去吃了。张春妮有身子不好蹲,还带了个小板凳。纪庄人吃饭都爱出去,找个地凑成一群一起蹲下来吃。男的一堆,女的一堆,边吃边唠唠家长里短,这是村民们少有的娱乐活动和传播新闻的方式之一。  饭桌上放着两碗粥,一个小窝头和一个大点的窝头。付明富抹了把脸,端起一碗粥,不歇气的灌下了肚。又把那个大点的窝头拿起来,用筷子夹了点腌萝卜和葱段塞到窝头下面的孔里。他狠狠的用筷子摁了几下咸菜,将它与窝头按实后就放下筷子,冲还在外面洗脸的付明强喊。  “二娃,我出去了,你可不要乱跑啊!”说着就风风火火的啃着窝头跑出去了。  “你也记得早点回来,咱伯昨天说今十点开祠堂嘞。”付明强也扯着嗓子喊他哥。    就像大人们有一个小圈子,孩子们也爱扎堆在一起吃饭。但是大人们一般不让他们把碗带出来,于是他们经常啃着饼在一起玩。窝头是不经常在孩子们的手里出现的,大家平常都只能喝一碗野菜玉米面糊糊。有些孩子多,负担大的家庭里吃红薯面糊糊。但今天大家带来的伙食明显升了一个档次,都吃起了窝窝头。  一顿好饭带来的喜悦还有临近秋收地里金黄的玉米和埋在地里硕大的红薯。让纪庄里的气氛越发的火热起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