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随着贾府的船一路北上,船行数日,终于到了京都。 贾府早些天就派了下人媳妇在岸边等候林黛玉的到来,谁知却扑了个空。 一路坐轿回到贾府,贾雨村怀揣着林如海的书信,拜见贾政。 贾政仔细看过书信,又打量贾雨村,见他生得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心里就有了几分满意。 交谈过后,发现他言谈有物,落落大方,更兼满口的忠君爱国,便把林如海在信中叮嘱的“务必仔细考较。若合适,就替他谋个官,若不合适,便罢了。”之类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当即就应承下来,说一定替他谋个合适的差事。 贾雨村心中大喜,嘴里道谢不已,提起谋职所需的打点银两时,面带惭色,嗫嚅道:“叔叔,这……” 在京都呆的人,谁不是见惯大世面的?等闲三五十两银子人家根本不拿正眼瞧你。 贾雨村才做了不到一年的知府,并未积攒下多少银钱,虽说坐馆时也赚了些,可还要送回老家奉养妻儿老小呢。 贾政见他一脸为难,便心知肚明了。 这贾雨村虽说和自己同宗,却八百年没有过来往,早已生疏。要不是看他有个进士身份,又口称宗侄,满口叔叔叔叔地叫着,况且妹婿林如海念及教授之情,随信将打点银两俱已备齐,贾政未必会揽这个事。 也罢,不如做一回好人。一则可以卖妹婿一个面子,二则自己也多个帮手。既然他的官位是自己替他跑动谋划的,将来也算是贾府这条船上的人了。 贾政便乐呵呵道:“贤侄不必担忧,你既叫我一声叔叔,我自会替你安排妥当。” 当晚,贾政便设宴款待贾雨村,数日后打听得知应天府有空缺,便替他谋了进去。贾雨村马不停蹄,赶去上任去了。 却说林之孝家的回到贾府,先去拜见贾母,把在扬州的所见所闻细细诉说一遍,又将礼物呈上。 贾母见黛玉没有跟来,心里便不大高兴。等到听说原本一切都打点好了,只等出发,结果黛玉却在临行前病了,病势汹汹,差点死掉,贾母心里的不快这才悉数散尽,一面痛哭女儿命苦,一面又哀叹外孙女是个病秧子。 王熙凤立在一旁,连声劝慰好几句,贾母都没有止住泪,便朝宝玉使眼色。 贾宝玉呆呆地坐着,对凤姐的眼神视而不见。 听着老太太的哭声,宝玉心里也酸楚难耐,一直听说这个林妹妹生得不俗,聪明清秀,本以为有缘一见了,谁知又没来。小小年纪一身病痛,又失了母亲,想来也是个可怜的。 贾宝玉愣愣地叹口气,趴到贾母膝盖上,问道:“老祖宗,你总说这个表妹最是可人疼的,我竟不知她长什么模样,若是有画像就好了。” 老太太一边哭泣,一边搂着宝玉,摩挲他的头顶,抽噎道:“你姑太太本就生得好,姑父也是万里挑一的人材,他们的女儿能差到哪儿去?可怜我的儿,年纪小小就没了娘,往后可如何是好!” 老太太身边最得用的丫头鸳鸯见状,立刻拿着额抹棉袜哄她:“老太太,您快别哭,瞧瞧这绣活,多精致多好看!要不,现在给您换上?” 贾母松开宝玉,接过来细细瞧了瞧,连声夸赞:“好好,难得她们有心了。那玉儿才六岁,做的袜子就这样整齐,可见是个兰质慧心的。” 贾宝玉听了这话,也抬起头看,摸了摸棉袜,夸道:“林妹妹的绣活真好。”说完又叹息无缘相见,若是林妹妹也跟着来,赶明儿也做一双这样的袜子给他,那该多好。 贾母哭了半晌才止住了,当即由鸳鸯服侍着把贾敏做的抹额给带上,等屋里的人都散了后,贾母歪靠在榻上,看着林如海的来信。 林如海毕竟是探花,文思才华自不必说,就算婉拒也说得相当漂亮。 信中先是多谢岳母的好意,感念一番,接着又说黛玉病情不好,太医嘱咐暂时不宜远行,况且又在孝中之类的话语。 贾母看得心中沉沉,又无可奈何,只能丢开手,吩咐鸳鸯送些药材礼品寄到扬州去,算是回礼。 * 林府里,到了甄老太太寿辰前一日,林如海备了厚礼,带着林黛玉从扬州坐船去金陵。 第二天上午,终于到了金陵码头,一早就有甄府的下人备好马车在码头等候,林如海独自乘坐一辆走在前头,林黛玉则带着奶娘丫头坐另一辆,走在后面。 一路逶迤行来,街上人声鼎沸,小铺摊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林黛玉禁不住心中的好奇,偷偷掀帘往外看,街道古香古色,穿着各式服装的人们走在街头,如同清明上河图似的,显出人间百态。 黛玉一时看得入了迷。 奶娘王嬷嬷怜惜黛玉好难得才出来一回,本想让姑娘略看一眼也就罢了,谁知却看个没完,正想出声提醒,冰鸢小声同她说:“姑娘正是困闷的时候,就让她再看会儿吧,反正还没到甄府。” 林黛玉听见她的话,连忙放下帘子,朝她们笑了笑。 到了甄府门外,林忠上前递上贴子,小厮接了赶紧跑进去报信,甄府老爷甄应嘉和管家急忙亲自来迎,又派人进内院告诉当家太太李太太。 进了府,换上轿子,一路走到二门外,林如海下轿,领着黛玉在客厅坐下,甄老爷赶紧安排下人上茶上点心。 彼此寒喧过后,林如海对管家林忠使了个眼色,林忠便上前一步,恭敬地递上礼单。 林如海笑道:“些微薄礼,不成敬意。” “林兄能来就是天大的面子了,怎好如此费心。”甄应嘉亲手接过,转手交给下人,又招呼大家用茶。 甄应嘉看了看林如海身旁的黛玉,虽然生得瘦了些,却坐得笔直,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端的是大家闺秀的模样,心里便喜欢得很,着实夸赞了一番。 林如海客气几句,温声笑道:“小女顽劣,如今苦于无人教养,且混日子罢了。如果方便,我还想进去给老太太道声喜。” 甄应嘉看向一旁的下人,下人微微点头,他便笑着邀道:“请,这边请。” 过了二门,进入内院,一路走来只见仆妇森严,下人的穿着打扮与林府无异,规矩瞧着倒是不错,没人敢胡乱偷看,小声议论的更是没有。 林如海怕黛玉胆怯,一路紧紧牵着她的手。 到了甄老太太所居住的院子,下人们早就报进来,未嫁的姑娘和年轻媳妇一早就避到屏风后面。 林如海牵着黛玉进去,黛玉快速扫了一眼,屋子挺大,这应该是甄府老太太所居院子的厅堂了。 只见厅堂正中挂着悬着一块匾额,上书福禄堂三个大字,因是过寿,匾额上缀着红锦绸,下面挂着一副祥瑞图,旁边一副对联:福如东山波涛,寿比南山松柏。 画下摆着一张供桌,桌上一左一右放着两个五彩青花观音瓶,左边的插着孔雀翎,右边的插着几卷画。供桌旁设两张花案,一盆醉芙蓉,一盆魏紫牡丹,都开得正好,鲜艳欲滴,花香四溢。 厅堂上首摆着两把交椅,下面左右两边又各设两把交椅,甄母一身华服,珠翠绕身,正坐在上首的椅子上,身旁还立着一个端庄大气、眉眼慈祥的中年妇人。 林如海进了屋并不四下观看,先朝上首的甄母躬身行礼问好,又说了两句吉祥话,然后才看向黛玉。 黛玉会意,朝座上的甄母行了礼,甜甜地笑着说:“给老太太请安,愿老太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哎哟!”甄母见黛玉容貌娇好,端庄大方,说话又细声细气的,便满心欢喜,一边招手让她走近些,一边笑道,“这丫头真机灵,过来我瞧瞧。” 林黛玉松开父亲的手,稳稳地走上前。 到了跟前,甄母拉着她在自己身旁坐下,细细打量,越来越喜欢,嘴角一直含着笑。 看了半天,甄母向身边的妇人笑道:“你瞧瞧,这姑娘生得多好,跟仙子似的。”又问她今年几岁了,可曾上学之类的话语。 黛玉一一答了。 甄母身旁的妇人一直笑看着黛玉,等她答完话,就朝甄母说道:“老太太,林姑娘这模样真是没得说,满金陵城里,我就没见过比她更出众的。难的是,这么小就贞静端庄,不像我那几个疯丫头,像她这么大的时候,能好好行个礼就不错了。” 甄母听了,乐呵呵地对黛玉介绍:“这是我儿媳,娘家姓李。” 黛玉连忙起身福了福:“给太太请安。” “哎哟,快起来,快别这么客气。”李夫人扶着黛玉,又把她按坐下来,含笑再看一回,想到刚才下人递进来的林府礼单。那礼单真是厚重又扎实,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金项圈倒显得小气了,因此便将自己手腕上一只通透碧绿的玉手镯取下来,递给黛玉,“头一回见面,可别嫌礼薄。” 黛玉不敢收,辞了两下。 甄母笑道:“她是长辈,这是应该的,你就放心收下。我也给你备了礼呢!”一面喊丫头将匣子捧出来。 片刻后,丫头捧着一只红木雕花妆匣出来,沉甸甸的,也不知放着什么好宝贝。 林黛玉被她们的热情震住了,只好看向林如海求救。 林如海笑道:“老太太和太太真是太客气了。她年纪小小,当不起。” “当得起,当得起。”李夫人抢着答话,亲自将手镯套到黛玉的手腕上。 甄母:“我见了她就喜欢得很,一点薄礼,就不要再推辞了。” 林如海这才朝黛玉笑道:“玉儿,还不快道谢。” 林黛玉笑着道谢,王嬷嬷走上来从丫头手里接过妆匣。 甄母高兴了一回,看向地下站着的儿子甄应嘉。 甄应嘉朝母亲微微点头,恭请林如海去前厅坐坐。 毕竟是后院,林如海也不好多呆,又放心不下林黛玉,便朝甄母道:“玉儿还小,有不当的地方还请老太太宽宏大量,多多指教。” 甄母就差拍着胸口保证了:“你放心,她在我这儿必定稳妥,你就放心去前面坐席,保证一根头发丝儿也不会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