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疑惑了一会,随后问道:“孔明可是要解惑?”随后摇了摇头,诸葛亮要是有什么问题大可问其岳父,没必要特意询问庞德公下落,既然是找庞德公,那必然是非庞德公不可之事。想了一会笑道:“孔明可是要借势?”

诸葛亮微笑点头,他事先就问询过自己二姐,怎么说庞德公乃自己亲姐夫的爹。而庞仙民并不知道庞德公去向,这才来司马徽这里看看,或许他知道也难说。

司马徽点头表示明了,随后说道:“师兄人在汉宁。”

“汉宁?庞公难不成是要禅道求仙?”诸葛亮疑惑道。汉宁,就是日后的汉中,也就是目前张鲁所在之地。张鲁乃是张天师之后,庞德公前往汉宁,难不成是寻张鲁去了?

司马徽道:“以师兄之惠,已看破虚妄,理当不是如此。也许只是想寻一处禅悟之地而已。”

诸葛亮想想也是,庞德公已经活到无欲无求的份上了,想法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既然是在汉宁,那就没办法寻找了,诸葛亮只好无奈道:“既然如此,那且作罢。”

司马徽却道:“孔明若是想要求官,岳丈当可助之,若是需要有所助力,我也有一些人选。”

诸葛亮听闻,便恳切道:“先生都不愿求官,我辈自当有所鉴。亮不过是想要借用一下庞公名望,寻一些人才为我所用而已。不瞒先生,以亮之见,天下之势虽暂时稳定,然日后必会有大乱。因此亮想要自己培植一些势力,以待日后安身立命。”

司马徽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诸葛亮,一切尽在不言中,微微一笑道:“若是如此,我倒有一人可引荐于孔明。”

司马徽知道,诸葛亮不求自己而是找庞德公的道理,经过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司马徽明显也感觉到了诸葛亮和自己这些人之间的疏远之意。而眼下司马徽自己也选择了韬光养晦,并不想过于招摇。于是便打算给诸葛亮介绍一人,或许能够帮助诸葛亮,由此也可以缓解一下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不管这么说,人家也是黄承彦的女婿。

诸葛亮听后便问道:“能入先生之眼者,必乃名士,只怕……”

司马徽知道诸葛亮会错了意,笑着说道:“孔明见过此人便知,说着就拿出竹简,写了几个字之后,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竹简看了一眼问道:“伊籍?”

见司马徽点头,诸葛亮就更加不解了,问道:“此人乃是刘表属臣,且与我叔父素有交往,如何会委身相助于我呢?”

司马徽笑道:“自然不会,然此人在刘表帐下管理官吏,乃刘表考核官吏的内臣,你持竹简去相求,想来必会为你推荐一些可用之才。”

诸葛亮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于是笑着拜谢了司马徽,随后问道:“此人也是墨衡中人?”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并非是本门中人,但与我有一些交情。区区小事而,算不得为难。”

诸葛亮再次拜谢。他知道伊籍此人,不但是后世有所耳闻,今世也听叔父聊起过。伊籍也是山东人,与叔父一众人都是跟随刘表来得荆州,说起来都在泰山周边,也算是个老乡。所以叔父与其也有交涉,然这些山东人原本并非荆州势力,只能依附于刘表,故而没办法在较为重要的岗位上独当一面。

找到伊籍并不难,诸葛亮以前便见过伊籍,当时他只是诸葛家的晚辈,因此也没有什么深交。如今到伊籍府上,也算是熟门熟路。诸葛玄膝下无子,就这一个侄儿算是当儿子一般,这点荆州这些官吏人家都知道,诸葛玄怎么说也是死于出使许昌之事上。因此诸葛亮身份虽不高,但多数官吏对他还是留有一些敬意的。

伊籍看了看诸葛亮呈上的竹简,又看了看诸葛亮,自然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来意。微微点头道:“诸葛兄有侄如你,当无憾矣。”

伊籍也是聪明人,更有观人之能,与司马徽认识的时间不长,却有些惺惺相惜之意。如今见诸葛亮不但一表人才,而且还有雄心壮志,也为死去的诸葛玄感到高兴。

既然是司马徽向托,而且又是诸葛玄的侄儿,伊籍自然不会敷衍诸葛亮,当下便拿出几卷竹简开始翻阅,看看有没有能够举荐于诸葛亮作为家臣的人才。

见诸葛亮站着,便挥了挥手道:“贤侄坐,贤侄可有意仕官否?”

诸葛亮见伊籍一边埋头查阅卷宗,一边仿佛闲聊一般,想拉自己为官,便笑着道:“小侄才疏学浅,暂未想仕官。只是如今叔父已故,小侄居于黄家,颇有些寄人篱下之感,故而想要自己经营一番事业。在此多谢叔伯们关心了。”说完也是一拜。

伊籍抬眼看了一眼后,继续低头察看卷宗,微笑不语。

就在此时一个一脸傲气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也没管诸葛亮,就这样进来拿了一卷书,见伊籍在忙便也就自顾自的离开了。

伊籍见诸葛亮一脸疑惑,便随口说道:“此人姓王,名桀,字仲宣,幼时便富有盛名,然主公不喜他样貌、礼数,便让其在我门下做一个侍郎。”

诸葛亮听伊籍这么说,便问道:“此人可有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