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家在一个大山的深处的一个县城里,原来是革命老区,出过很多的建国将军。县城很小,只有几万人,比起平原地区的许多大一些的乡镇都不见得有优势。大姨自从大学毕业,和大学同学的姨父一起被安排到那里工作之后,竟然一直在县城生活了59年之久才离开县城。

那个时代,长途车都不太多,线路也少的可怜,从宁声涛家所在的市根本就没有直达长途车去大姨家的县城。县城还不通铁路,宁声涛一家去县城并不方便,也造成了他们几年才走一次的情形。

宁声涛记得,去大姨家先要乘坐大约十到十一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市,然后再乘坐七八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能达到县城。

宁声涛在学生时代,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大姨家。虽然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特别遥远,可是因为交通线路的问题,在省内绕了一个大圈,需要耗去一天半的时间才能到达。9岁那年,宁声涛去大姨家是先乘坐火车,然后还要在旅馆住一夜才能乘坐第二天的长途汽车去县城。后来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基本上一天之内就能够达到。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使得宁声涛可以基本上隔一年就能去一次大姨家。

第二次来到县城的时候,宁声涛非常好奇,这是个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区县城,包括这一县城在内的这个片区,走出了大量的红军八路军士兵和将军。走在县城中,就能够感受一种强烈的红色文化。红军渡、红军岩、红四桥、红一路、红军坝、抗日山、解放大道、红旗公园等等。

宁声涛出生的城市,在历次浩劫和革命战争中都没有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没有能形成一种红色文化,没有几位开国将军。当宁声涛开始接触历史书籍的时候,更多的受到古代传说、评书演义的影响,主要看了些说岳全传、岳家小将、呼家将、杨家将、薛家将、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残唐演义、罗成传、罗通扫北、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之类的书籍。对于近代史,则只有痛恨和痛苦,他愿意把自己沉浸在古代史的辉煌之中,不愿意面对近代史的苦难。

当他9岁多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原生态的红色文化,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的时候,他的内心终于种下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种子。在中学六年的时间里,宁声涛又来到县城两次,经过了中学历史课的学习和历史教师的讲解,他对革命文化有了很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使他能够静下心来站在红军岩下望上一两个小时。

县城的红军岩可不同于江西广丰县的红军岩,江西的红军岩是因为纪念被包围的18位红军战士高呼“红军万岁”之后跳岩牺牲,宁死不向反动派妥协投降而得名。县城里的红军岩是因为一位从山区走出去的开国将军离开家乡四十多年第一次回家,地方上请他题字,他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望着断岩公园的断岩层写下了“红军岩”三个大字。

他还能够走上一个小时,专门走到红四桥下去吃一碗面条。

如果没有那一次次去大姨家受到这些革命文化遗迹、纪念场地、纪念名字的熏陶,宁声涛一定不会对这段历史那么熟悉,那么态度端正和严谨。对于一些90后和00后,宁声涛发现,他们在学习这段革命历史的时候,更多的是抱着好奇和怀疑的态度去理解和记忆的。和平了几十年且越来越强大的中国,需要大家去正视这段历史,尤其需要那些完全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一代是正视。

后来一位伟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宁声涛之所以没有忘记或者忽视,正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一直到读大学,每次到大姨家都会受到真正的熏陶。

而帮助宁声涛将整个县城的各个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场所的历史来由搞个清楚明白的人,正是县城图书馆管理员大表哥陈哲维。

陈哲维本身就是个学习的天才,经过了后天的改造和影响,他一点没有衰老的思维和记忆力帮助他赢得了侄儿宁声涛的顶礼膜拜。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