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关注的问题是,班超进入西域后,西域的农业发展水平提怎样的?农业是经济基础,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要简述一下东汉初时代中原农业发展水平。

从战国中晚期起,铁器农具和灌溉技术在中原开始普遍使用,土地产出大幅提高。秦汉时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沿袭前代,只是各种作物所占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

革命性的变化是麦子和稻子的种植更为普遍,南稻北麦在人们的粮食构成中日渐重要。

当然,南稻北麦仅是一般地理意义上的作物分布。

在秦岭、淮河以北,麦的种植得到大面积推广。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在西汉时,种植麦子甚至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如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汉书武帝记。

东汉汉的光武、明、章三帝时代,每年夏季麦收季节,皇帝要亲自开镰。秋社时要登坛祭天,祀谢天道酬勤,五谷丰登。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汉安帝“诏长吏案行在所,皆令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后汉书安帝记。

北方缺水,因此麦子以外,禾类种得最多的是粱和粟。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作物谷粒较大,对水分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味道可能也好一些的缘故。

南方稻谷是主要农作物,中原北方、西域焉耆和姑墨等国水网沼泽地带,也多种水稻。西汉哀帝时,水利家贾让曾向朝庭建议“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故种禾麦,更为粳稻”汉书沟洫志。秦彭在山阳今山东西南部任太守“兴起稻田数千顷”后汉书秦彭传。

东汉时北方水稻种植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如张堪任渔阳太守,“于狐奴今北京密云西南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后汉书张堪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