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的目标已经确认,主要就是要交换活物,活物可以带回来养着,毕竟自己族里已经有好几十亩田了,再等冬小麦种下去,食物就完全不缺了,就算冬天不能打渔,那也完全不是问题。

行商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收集情报,要知道每个族群的具体人数,按照华的想法,到时候找到小型的族群,全部抓回来就可以壮大自己的族群了。书上不是写着,有时候古代战争有一个目的就是掠夺人口。

华有时候就觉得奇怪,战争不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吗?怎么又要掠夺人口呢,人口增加,生存空间不是又要被挤压吗?

算了,儿童应该远离战争,现在不去管那个,以后再说吧。

壮带着一群人出发了,鱼和木留下打渔,石留下继续制作陶器,顺带巡逻。

华每天就待在陶器工坊,研究改良制陶用的转盘。本来是需要一个小孩在旁边配合转动的,经过改良,变成了一个人用脚踩的。这样一来,更加的好用了,毕竟自己控制速度,用起来更加的趁手。

华其实对自己的发明很是满意的,这个毕竟是这里的第一个机械,可以说是机械之祖了。

壮一行人的行商是成功的,到了冬小麦种植的季节,已经摸清了附近的情况,打听到了很多有用的消息。可以说,这里的人没有保密的概念,问啥说啥,太老实了。

这里其实是一个群山中的盆地,四周都是大山,大族占据了这里中央的最好的地方,有最多的果树,有好多群动物在附近。大族有两百多户人家,不到三百户,大约有一千多人。其他的小族分散在四周,每族都只能算是一户,因为是住在山洞里的,像华这样盖房子的是绝无仅有的。小族的丁口大约从几丁到几十丁,最多的也不到百人。

其实华要求计算人口时连儿童一起算的方式并不对,因为现在的儿童一般是不计入人口的,儿童的死亡率太高了。一个女人差不多要生五六个,甚至更多,但是长成人的最多也就三四个,搞不好长成人了还死于意外。

所以,壮他们在打听消息时,还是没有算儿童的数量,但是计算了半丁的数量,毕竟半丁的死亡率已经很低了。华想想也对,如果人口每二十年翻一番,从两个人繁衍到十亿人只要六百年。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也不是不可能,中国历史上每过几百年就是一次超级战乱,人口减少无数。壮不是说,祖先躲避战争跑到这里的吗,那时人口应该有很多的吧。

这次交换到的活物还是有不少的,其中就有几头山猪,大家也听从了华的安排,只杀掉一头公山猪,其他的山猪全都圈养起来。猪圈是特别奢侈的,用砖头砌的,猪圈的样式是按华印象中的养猪场修建的。

在各种家畜中,猪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一年能产两胎,一胎能有十多个,一头母猪能产五年,而且小猪长半年就能配种了。不过壮换回来的这些山猪还达不到这个标准,还需要选育才行。

冬小麦种下去了,不过这次的麦种数量有限,只种了几亩地。

种完小麦,大家终于完成了一次华说的正确的祭祀,然后拖了很久的的上梁工作得以继续进行。房子建好以后,就可以进行分配了。

按照华的预算,应该是一户一间房。但是户的认定还是有点问题,原来大家都是住在一个山洞里的,其实是一种群居状态。或者说是母系社会,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确认自己的父亲,只能确认自己的母亲。

当现在分开居住的时候,就需要有夫妻的认定了。不过还好,总算是人与人之间还是有远近亲疏的,于是就这样基本分妥了,老女人跑到壮的房子里去住了。华其实很想笑的,但是其实大家并没有很清晰的家庭观念,估计还得过很久才能真正形成家庭观念。

房子里现在还没有床,地上用砖头铺好,然后就是厚厚的干草,上面再铺一张皮子,其实睡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十二个成丁每人一间房子,女人跟着男人,小孩跟着母亲,华单独要了一间房子。

大家搬完家以后,又没了工作,轮着去打渔,去田里除草。更多的时间,大家是待在陶器工坊里的。

按照华的设想,现在没有铜器,打仗靠石器的话,只有人多才行,人太少了,承担不起损失。因此现在不能考虑打仗的事,只能是研究炼铜的技术,其实就是研究怎样提高火焰温度。

烧陶的窑拆了建建了拆,来来回回搞了很多次,修建的技术是越来越好,火力控制也是越来越好。然而,那个铜片在火焰中就是巍然不动,任你火力再猛,也还是不行。

华就觉得纳闷,过去连铁都能用木炭炼的,铁的熔点可比铜要高,为啥炼不动铜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个华完全不能理解的问题。不过经过这么多次的改良,烧陶的技术是突飞猛进,周边的族群甚至会主动跑过来换陶器了。

有一次,有个人拿着一个彩色的石头试图来换陶器:“我这里有一个很漂亮的石头,在很远的地方捡到的,我想来换一个陶罐。”

石大概是觉得这东西没啥用,也不怎么好看,于是摇摇头:“这个不行,我们用不着这个,你得拿别的东西来换,最好是活物,我们肯定要。”

那人大失所望:“你看,这个真的很漂亮的,五色的。”

石说道:“有我们的陶罐好吗?你看这个花纹怎么样,比你的石头上的花纹漂亮吧。”

华正好在旁边研究制陶的转盘,立刻插嘴说:“我们的陶罐不能换给你,但是我们可以换吃的给你。”

那人脸上刚有点喜色,一看是个小孩,脸上又浮起失望的表情,“是个小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