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结局最终以书院为其正名,将《水调歌头》录入书院讲义作为收场。

如陈临之前所猜测那般,山长王庭礼正式收下他作弟子,拜师宴定在三日后正午举行。这可不是私塾先生与学堂学生的那种教完就闪人的浅薄关系可比,天地君亲师中仅次于双亲地位的‘师’字辈,以后就连挨打都得维持笑脸、主动凑上去的那种。

另外,陈临的课业时间也从早十点到晚七点改成了每月定期抽查,简单来说,因为身为山长,本身就是许州大儒的关系,王庭礼经常受邀外出,所以只在陈临又不懂时可以找他来请教,至于其他时间,可以在家自行温习功课。至于抽查不过关的惩罚……被正在气头老头拿眼睛一瞪,陈临也没好意思问出口。

若是普通的才子学人之流,面对王庭礼这样的教学态度或许会一脸抓瞎,但陈临倒觉得十分满意。毕竟作为后世成年人,早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并非小孩子一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习古文知识也好,了解新的见解讲义也好,这些都只不过是扩充见闻的手段,并不能就此改变他本身所蕴含的气质。

再有就是在家温书总比被一群小孩子围观要强得多,至于文章中的讲义,山长也说了,即使他不在,陈临也同样可以请教书院里其他的老师。

既然有了光明正大的逃课理由,陈临自然不会继续在书院里带着。向几位老师告罪辞别后,抱着书本便出了门,打算先将拜师的事情告诉陈母。这可是件大事,到时不光陈家人要到场,就连许州的诸多大儒名家也会被请到书院来观礼。

在得知陈临拜书院山长为师后,陈母果然显得十分开心,言语间不断叮嘱他要侍师入父,认真学习,莫要惹老人家生气。陈临也跟着应和了几句,之后想到制作曼陀罗花粉事情尚未完成,便从铺子里找人做了几套简易口罩、手套,随后抱着书离开了铺子,打算去小院早点将花粉弄出来。

想要制作曼陀罗花粉,首先需要将新鲜的花瓣脱去水分,之后再用药碾反复碾成细面状,当然为了长期保存,也可以进一步将其加工成丸、散、膏等固体状态,更加方便携带。

首先,是烘干。

天然的晾晒是最简单便捷的制作方法,曼陀罗全株有毒,只需将其连根拔出后放在太阳下暴晒,便可以得到需要的干花。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制作周期过长,费时费力,况且这东西又不能拿到陈府,万一碰到下雨刮风,想收都来不及。

陈临的打算是制作一个烘干房。

或者说……烘干箱。

方法很简单,在靠墙的位置砌上一大一小两个土灶,大的那个四周封严,只在顶部留下方便拿取花瓣的孔洞,小的则用于加热,两灶中间部分再用若干铁管连接。这样当小灶内的木炭燃烧时,热流便会顺着铁管流入大灶那边,将放置在大灶内的曼陀罗花加热烘干。

因为需要用到的物品较多,而陈临又不愿让陈府人过多知道小院的存在,于是在买完东西后,便提说希望能找人代为搬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