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还是辰安殿。

白日里逛园子,逛得很是尽兴。文蓁的谈吐风仪,还是这般令人心折。临别前,程知赠与沈文蓁随身玉牌,告知她,可以凭此信物随时进宫。

这会子,心绪平复下来,美人就在身边,随时可见,该是为未来考虑了。

沈家?落水?四皇子?贵妃沈氏?清君侧?赐死?哼!

本来只是考虑怎么度过眼前这个关口,现在看来是要重新谋划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事。

系统,查询本世界人物沈文蓁。

沈文蓁,现任户部侍郎沈祁丰次女。生母姚氏玉安,原监察御史姚复独女。

晟帝四年,姚复获罪,姚家被抄,亲族四散,姚玉安流落在外,偶然结识进京述职的地方长官沈祁丰。

沈祁丰初见姚氏美貌,惊为天人,纳其入府。后来,时时相对,更是心悦姚氏才情。沈文蓁出生后,倒是颇受宠爱。

姚玉安遭逢大变,一直未从伤痛中走出,一介弱女子,又无亲族相护,便是如那无根飘萍,无所归依。惶惶间遇上了沈祁丰,便跟了他。只是沈祁丰早有妻室,委身为妾,姚玉安内心深处深觉有愧,有愧姚家列祖列宗,有愧父亲倾心教导,便从未告知沈家自己出身。

直到女儿沈文蓁出生,姚玉安才仿若重新活了过来,如同昔年父亲教导自己一般,悉心教养小文蓁。

沈文蓁自小聪慧,又有身为大儒之女的母亲亲自教导,加之父亲并不避讳在家中女眷面前谈论朝政时局,倒也不同于一般闺阁少女,对朝中形势有一番自己的领悟。

沈文蓁从母亲口中得知外祖生平,钦佩孺慕之余,内心也以姚氏后人自居。

赵昊其人,自恃才华,桀骜不驯,岂会这般轻易甘于俯首?皇帝之前被压制太久,一朝得势,很是享受昔日对手的臣服,这是人之常情。可是,皇帝,那不是一般人,国之大事,岂能以个人喜好度之?赵昊越是表现乖顺,就越是可疑。

外祖认为,既是大局已定,皇帝胜出,那么就该各就其位,以安天下。赵昊便该好好地待在江南,做个富贵王爷,安享荣华。早早掐灭源头,也能绝了赵王不臣之心,以免日后藩王做大,威胁朝廷。

沈文蓁虽不认为赵昊真心臣服便可得善终,不过为免天下动荡,外祖的削藩之策确实是最优选择。

晟帝十九年,那一年,沈文蓁一十四,是她人生的转折。

沈祁丰品貌儒雅,性好钻营,短短数年间,便从地方升迁至京都,从四品爬到三品,那一年,已是位居户部侍郎,实权衙门,位居高位,也算是京都叫得出名号的官员。

然则,对于沈祁丰而言,这还不够,不足以让沈氏在权贵遍地走的京都立足。他准备选择一条风险高而回报巨大的捷径。

当今天子心机深沉,善于隐忍,其不满许氏一党久矣。大皇子出身许家,想是犯了皇帝忌讳。而二皇子出身新贵严家,圣眷正隆。何况,沈家与严氏早有往来,倒不如压个筹码。

就这样,美貌聪慧的二女儿沈文蓁入了沈祁丰的眼。一个庶女,正好投石问路。若是成了,还能再加筹码,万一败了,那也只折了一个女儿。

那一日,迁府宴席,二皇子府。

明了父亲深意的沈文蓁,当日尤为低调。只可惜,却还是出了岔子。不慎被推入荷花池,挣扎许久,为四皇子赵珂所救。

于沈文蓁而言,这是一个不好不坏的结果。赵珂木讷不起眼,虽说似乎被划入二皇子一派,实际上却没什么动作,不似三皇子赵环,与大皇子同进同出。比起其他男子,四皇子身份倒是合适,既可勉强向父亲交待,又不至于深陷乱局中心。

只不过,那些子贵女的窃窃私语,沈文蓁听得几句,倒也承认说得有几番道理。四皇子这一下救人,究竟是图个什么呢?只是单纯救人,未曾意识到其间暗涌?还是隐匿在二皇子身后,另有所图?

事隔几日,皇帝下旨,四皇子纳侧妃,沈文蓁自此进入赵珂后院。

本想着慢慢观察,先摸清四皇子其人水有多深,安安稳稳地过些日子,再言其他,可哪曾想,这之后,短短数月,风起云涌,京都血色不断。

先是二皇子被告发勾结藩王,窥伺东宫后是案情反转,大皇子被查构陷手足,残害兄弟。

整个过程极具戏剧性,二皇子身死狱中,大皇子谋反被诛,三皇子受到诛连。唯一硕果仅存的,又是亲近二皇子的四皇子。于是,四皇子赵珂最终被立为太子。

储君之争,尘埃落定。

一年后,皇帝大行,太子登基,沈文蓁的身份随之水涨船高,以潜邸旧人的资历封妃。

这其间有一事,讲来颇为好笑。

沈文蓁初时,曾质疑过赵珂心机。然而,随着日渐相处,却是看出来,这位四皇子,竟是真的如传言那般,木讷寡言,没什么存在感。

那日救人,不过是阴差阳错,是被三皇子赵环,一脚踹得跌落池中。那赵环也不知怀揣何等心思,许是见不得有人扒着二皇子,许是想讨好大皇子,许是,就想欺负欺负赵珂。

赵珂既是落了水,也就顺势把沈文蓁捞了上岸。呵,虽说好笑,却也是善良。

在四皇子宫中,沈文蓁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二人倒是相处得宜。

待到赵珂初登大宝,手忙脚乱,沈文蓁一时没忍住,就帮着出谋划策,竟是收获了一箩筐的感激。赵珂自此倒是颇为倚重自己,父亲乐见其成,沈家资源向自己倾斜。

那时局势,在沈文蓁看来,真有几分内忧外患的架势。

在内,大皇子并许家逼宫谋反,皇帝指挥禁军迅速扑杀。其后,又是雷霆之势的大清洗,京中可谓元气大伤。众臣噤若寒蝉,各怀心思。在外,江南声势颇大,赵王声望正浓。

帝王孱弱无能,藩王虎视眈眈。

这时候,沈文蓁想到了外祖姚复。外祖生平所愿,便是君臣各安其位,朝廷集权削藩,天下安定承平。现今,沈家已是上了皇帝这艘船,而自己,生死荣辱,也是与赵珂休戚相关。

再者,沈文蓁神色暗了暗。

沈文蓁啊沈文蓁,你乃大儒之后,自小勤学不辍,不论寒暑,不曾间断。

你可真甘愿做一个深宫妇人,老死宫闱?

你可真甘愿胸中抱负湮没于这红墙之下?

你可真甘愿腹中才华只用于追逐帝宠?

机会正在眼前,光复姚家,实现外祖遗愿,你真愿意错过?

这番自我诘问,胸臆激荡,唤起了沈文蓁内心深处的渴望。那么,选择自是不言而喻。

这便有了后来的贵妃沈氏,帝王信重,言听计从,宠冠后宫。

三年间,说服严家,平衡各方,拉拢世家,费尽心思。一点点地限制藩王,如履薄冰。先帝后期急功近利,直接套用削藩策很大可能会直接逼反赵昊,任何政策的施行也要因时制宜,赵珂毫无根基,应是稳妥为上。

然则,不曾料到,三年后,赵昊竟是突然发难,毫无征兆,出兵理由居然是自己?清君侧?

从未真正历经风雨的年轻帝王,安逸了三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皇叔,下意识便选择了最简单的一条路。可是啊,清君侧这种借口,从来就只是出师之名。纵然妥协的再多,一旦起兵,便再不能回头。身为帝王,这般无知短视,哈,这是怎生可笑。

我沈文蓁这一生,无愧天地,无愧祖宗,无愧自己,我,始终不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

这是文蓁,是我的文蓁。

只是,你所托非人,你所效忠的君主,根本担负不了臣子的蓝图。

这一世,那就让我来,我助你一展宏图,我助你挥洒才华,我要让你,堂堂正正,名留青史。

本来,程知只是想先保全己身,尽可能减少接下来这场风波的波及面,再徐图后计,和这些人慢慢磨。如今看来,却是要下帖猛药了。

不说别的,文蓁可是自己情窦初开的对象。呵,贵妃?那也只能是我程知的贵妃。这个时空,可是有女帝存在的先例的。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程知:你看,媳妇支持赵晟削藩,而我却是欣赏赵昊的,三观不同怎么破?求同存异嘛。如今,只有我勉为其难,亲身出场,摆平这两兄弟,取了这江山

众人:不要脸!

讲几点哈:

一,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人物分析比较详尽?

因为,上次是眼熟的路人,这次是命定的媳妇啊,路人看生平,媳妇看所有啊!

二,这段文蓁内心自我审视,是不是和上个世界程知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对哒,这两都是这么有自信!

三,还记得前面说的嘛?程知不是一个一开始就会随意把原男主当对手的人,也不是一个一来就想争天下的人。一切都有缘由。

啧啧,冲冠一怒为红颜。程知要开始发飙了。

贴下那句话:

程知:我爱你。我要你,在我的天下,肆意而为。我的女孩,我愿为你,倾其所有,踏遍荆棘。我在最高处等你。

正经版:

对一个有抱负有才华有良心的人而言,最能触动心扉的,大伙儿觉得是什么?

我认为,是知遇之恩。

四,还是,猜猜,第一个是谁?下章揭晓。

五,出于尊重,就算没什么戏份的女子,我也取了名字,而不是用某某氏代替,希望不要觉得奇怪,称谓混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