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家想要做豆腐,最先要弄到的就是石磨。如果要买一副石磨少说也得花三四十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通常都要攒上一年,这对顺子家来说是明显不现实的。
说起做豆腐的石磨,石匠打制的时候也是一门手艺活,通常要花上个把月才能做好。石匠师傅先将花岗岩先凿成两个脸盆状的石鼓,然后在石鼓上凿上扇形的齿盘,一面石鼓上凿有装转轴的方孔,另一面石鼓上凿有轴转动的圆孔,上面一块石鼓还有个下料的口子,边上再装上木制的摇柄,两面石鼓合在一起石鼓的齿互相咬合,推动石磨就可磨豆子了。这种石磨每用几年就要找石匠凿深齿盘,当石磨用得久了,修得多了石磨就会慢慢变薄。
顺子家没有多少农活,平时里肯定不会去想着备一台石磨,就算平时要用一下石磨,也是让顺子妈拿到饭店里去借用公家的石磨来磨的。那时有石磨的人家并不多,整个村院里也就只有大郭叔家有石磨。他家的石磨平时不用的时候就会收藏好,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清扫干净再开磨。据说他家那石磨,是祖上留下来的,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平时他们自己家并不怎么舍得用。他们家那石磨用的时间久了,看得出明显变薄了,也不知修凿过多少次了。顺子爸想找他借,但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饭店里倒是有石磨,但那个显然是借不来的。想买新的,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凑足这么多钱,就算东拼西借凑足了,买了石磨就没有了买豆子的本钱了。再说,那时最怕借钱了,借了钱担心还不上,还天天向借钱的人陪着笑脸,不自在。
“你们饭店里有没有旧的石磨,找别人借确实不好借,能凑合着用用就行的那种?”顺子爸问起了顺子妈来。
饭店里有一副磨得非常厉害的石磨,已经被饭店里的新石磨替换下来了,一直在那里闲着,如果找人打凿一下还是可以将就着用的。但那是公家的,顺子妈不敢确定能不能借那旧的石磨,只能先问问店长。顺子妈于是去找饭店的店长李阿姨。
李阿姨是店里最有文化的人了,年龄比顺子妈小五六岁的样子,待人还不错,顺子妈觉得只要李阿姨能办到的事她就肯定会办。
顺子妈跟李阿姨说了想借石磨的事。
“石磨可是咱店值钱的大家伙,那旧的虽然不用了,但每个月要算了备用的库存,每个月还是要盘点的。”李店长为难了。
顺子妈颇有些失望了,想再求求李阿姨,但看到她为难的样子还是没有求她。心里想,那只能再等了,可一副石磨要三四十块钱,是她二个月的工资。一家五口人,每个月的开支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甚至过年做个新衣服都得做大一号,文子穿完再给顺子接着穿。顺子妈心里想:“不知道哪个猴年马月才能存够这三四十块!”她脸上显得很失望。
李阿姨的心很软的,看到顺子妈失望的样子,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更何况她儿子跟成远是很好的朋友。她知道顺子妈一家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还是想帮她。过了好一会儿,她给顺子妈出了个主意。
“上面与同事都盯着这石磨,但不到盘点的时候一般没人会注意,要不你先拿出去用着,到了盘点的时候再搬回来。不过这事你可千万不要出去说,不然我就不好办了。”
看到事情有了转机,顺子妈感激地答应了。此时,她觉得只要能借到石磨,盘点前还过来根本不算什么事。
李阿姨与顺子妈谋划起搬石磨的事来了。“你家里穷得那样,你先把那快要当柴烧的豆腐箱带回去,这个没有人会注意的,就算烧掉了也没有人会注意。隔天再慢慢地搬石磨。”
顺子妈先把豆腐箱拿回了家里。她找到老肖来修豆腐箱,老肖果然是好手艺,几锤几钉竟然让那做废柴样的豆腐箱变成了宝贝。
接下来就是怎样把石磨搬回家了。在一个没人注意的晚班下班的时候,顺子妈用报纸把石磨包好,在店长的示意下悄悄把那石磨搬回了家。为了防止被同事问起,顺子妈干脆把店里磨豆腐的事自己一个人全包了,这样就不会再有人去注意石磨的事了。
第二天顺子爸赶紧找来了石匠,把石磨修凿好。生产豆腐的设备总算准备妥当了。
豆腐需要很多的豆子,顺子家不种地,只能从集市里把豆子买进来。那时小镇上一周赶一次集,只有在赶集的这个时候才会有各处的农民把豆子拿到集市上去卖。小本生意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多少钱做多少事,那时三毛几一斤的豆子,顺子爸一高兴,把顺子妈给的钱一下买了三十来斤。
到了晚上,顺子妈下班回到家里,她看到那一箩筐的豆子问顺子爸:“钱全买豆子了?”
“是的,一大箩筐呢!”顺子爸开心地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