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兰史册记载,闻氏先祖是参悟了天命的得道道人,因与央兰帝祖有缘结识、相知,助帝祖皇帝建立央兰,稳固根基后,逗留人间十数载,终悟大道飞升。其后代受其庇荫,血脉不同常人。

闻氏先祖弥留之际曾对帝祖道:老臣这方去也,老臣的子孙后代将承我家训,代代为央兰祈福祭天,关键时佑我央兰安度难关。

帝君需知,天命有数,老臣的子孙后代皆为一脉单传,若有朝一日生了女娃,央兰气数……便将尽矣。

闻先祖这番话载入史册,秘密封存,仅历代皇帝和闻氏血脉传之。

一则为保闻氏血脉,防有外心者加害。二则令闻氏子孙知晓其使命,切记自爱。

帝祖只对外道,必要敬重每一任闻氏祭师,祭师之命如皇命,不得损其身体,伤其性命。

这番话说的极重,致使祭师之位在大央朝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因为闻先祖这话,每位世袭祭师出生时,知情者皆瞩目心惊。

果如先祖所言,闻氏子孙皆一脉单传,尽为男丁。

也因这番话,后继祭师出了好些纨绔子弟,凭其血脉嚣张跋扈。

百姓却无可奈何,只得忍让,日日祈祷祭师早日成婚生子。但总归纨绔,却有本事,占卜算卦、观天参月,不在话下。

先辈们的传奇故事压在现任祭师身上,如顶千斤。

闻栖辞心不图国泰愿不求民安,他不算十分纨绔,也算不得特别嚣张,只是痴迷丹青绘画,无心占卜算卦,附庸文人风雅,摈弃世袭本行。

一支福临央兰,记不全动作;一首祈天祭诗,背不全乎;夜观天象,分不清东南西北;摆阵布局,放不正乾坤震离……

他做祭师百唯一用,便是血脉。

除此外,倒也有一技之长——他画技极好,也逢人送个“丹青圣手”之美称。

虽中看不中用,若他就此安身度日、临祭祀放血也罢,可他不安于祭师府中,常窜大街小巷,寻沉鱼落雁国色天香,邀回府为模作画。

任她是谁,只要入了闻栖辞的眼,便再难逃。

也因此,得了个“摘花手”的名号。

综此,昌都城内,素常在街上见到妙龄女子与一锦袍男子拉拉扯扯。

他只单纯想请姑娘做模子,请人从不避嫌。

今日好不容易在昌都城中寻了个模样俊秀的姑娘,闻栖辞只能自认倒霉,撞上谁不好,偏巧撞见青面阎王苏青时。

那位听说是出自名动天下的国相之门的苏氏传人,帝君亲自入山中相请多次,诚意终打动这位谋略军师,才允了入朝为相。

那女子,有高世之智。

春华三年三月,始入仕堂。

同年七月,揪出贪官十数位、他国细作若干,惩处权侵朝野的逆党佞臣三位,进谏劝言修善农业法律、水陆行商法则,一时间,央兰风气大变。

苏青时所言所劝皆是为国为民,字字诛心毫不避讳。

朝堂上,苏相不畏树敌,直言不讳,不攀龙附凤、不与人交好。

朝堂外,她受过暗伤、刺杀、下毒和恶毒警告,仍不改直言不讳之风。

苏青时所言,不添油加醋,也绝不抽砖少瓦,据实以报,证据确凿,省了反驳,只消等被宰割。

今日昌都城街上这事,恼了他一柱香的功夫,便被抛之脑后。

要不宽数怎么说,他家主子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

闻栖辞研着彩墨,兴致缺缺:“那姑娘母亲病重,这一两天定不得好。”

宽数知他,接着道:“那近日作画寻何人是好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