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人喜欢养些家禽或者家畜。这在农村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有些人家会养些鸡、鸭、鹅等家禽,或散养,或圈养。但毕竟都是以家为单位来饲养,小户人家养的也就不多。一方面是为了下蛋自己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可以养大了卖掉换钱。
张励小时候经常被灌输“遇到鸡、鹅,一定要离得远远的,不然会被咬”的思想,因而不知不觉间,在张励的潜意识中就留下了一种错觉,一种看见鸡和鹅就要被“咬”的错觉。
虽然从未被咬到过,但是张励被追的四处乱跑的场景却在村子里经常上演。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励的胆子也在慢慢变大。
为了避免与它们正面冲突,每次看到鸡或者鹅,张励总会选择绕道。
实在绕不过去,张励就会从旁边搜罗一下顺手的小树枝或者小石子之类的拿在手里,脚步放轻,假装不经意并镇定地经过它们,然后一路不回头地快速跑回家。
推门,转身,关门,落锁,一气呵成。
张少坤盯着跑地上气不接下气的张励,疑惑问道,“跑那么快干啥?后头有狗撵你啊?”
“不是,我怕大鹅拧我!”
“出息!”
张励健康的体格,也随之从小就打下了基础。
家禽养到一定的程度后总是要卖掉的,不然等到自然死亡就不值钱了。
家禽被卖掉的渠道比较简单,或是由主人家自己逮住带到集市上去卖掉,或者是有小贩上门收购。
村里经常会有专门的收鸡或收鸭子的小贩前来。即便现在,张励回家的时候,也能在村子里遇见一两次。
小贩骑着自行车,在后车座的右边挂着一个铁筐,筐里放着捕家禽用的网。仿佛是标配般,每个前来收购家禽的小贩,都是如此的打扮。
小贩围着村子一遍一遍的吆喝,嗓音洪亮,穿透力也很强,以致于张励躺在自家的炕上也能清晰的听到他们的声音,甚至还能通过声音分辨出这个小贩来自哪个村子。
若是谁家要卖掉家禽,主人家无需四处去“围堵”小贩,只需站在门口等着即可。小贩吆喝到门口时,主人家便会上前拦下。双方商量好价格后,主人家便会协助小贩一起把鸡、鸭或者鹅用网逮住,放在铁筐内,而后由小贩骑上自行车带走,最终的归宿无人知晓。
除了养家禽,规模再大一些的,若是人家手里的钱富裕,会专门在村子里买下一块空地,盖个小些的厂房,养上一群羊或者猪,全家以此为生。
张励上初中时,经常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遇到放羊的“大部队”。主人家拿着一根长鞭子在后面,前面赶着一群羊。
唯一的道路被羊占满,张励每次骑车到附近的时候,总会将自行车停到路边,让羊群先过。
主人家也明事理,看到有人过来,便会抬起手中的鞭子,朝羊群的最前方猛的挥一下空鞭,口里还振振有词。
这时羊群就会主动给张励让出一条小路,顺着小路,张励穿过羊群顺利回家。
张励小时候,鸡、鸭、羊、猪,家里都曾养过。没错,就是没有养过鹅。不要问为什么,张励也并不想说。
对于这些养过的家畜,张励印象最深的要数猪和羊了。
张励的小学是在本村就读的,那个时候,附近村庄的同龄少年都会来这所小学上学。张励家和学校距离很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