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马车窗口远望田野,小麦郁郁葱葱一片,穗条饱满开始发黄。地间更有黍、稷等青苗也是翠绿之色,看上去赏心悦目。低洼处的水田里,成群的农夫们正在种稻,见有大队兵马走过,有些怔然失神,难掩忧虑之色。
。。。。。。。。。。。
同时,建康城西南秦淮河江口到石头城下的江岸边码头,停泊着数百艘各式楼船战舰,从征将士已经登船完毕,准备就绪,只等领军将军谢晦登船。
而西篱门外的石头津畔,徐羡之、傅亮、檀道济、王弘、蔡廓等重臣正率数十名朝官送行话别。几天过去,傅亮的鼻梁还有些青肿,但他似是顾不上了。
几人站得泾渭分明,其中徐、檀二人领着一群官员站了一堆,送傅亮赴荆州江陵,谈话间面有忧色;而王弘与蔡廓也领了一堆人送谢晦出征,双方隔着数十步之远,说话小一点,互相都听不清。
其中蔡廓是近日之内才迁转吏部尚书,早在景平元年,徐羡之与傅亮为便于朝政正常运转,想调蔡廓为吏部尚书,结果蔡廓却想要选举官吏的全部事务权。
按制度,黄门郎以上官职由皇帝朱笔御批,徐羡之作为托孤辅政之臣自然不同意,否则士族把持的“九品中正”选官制死灰复燃,连皇族都是低级士族,那必然造成动乱。且今后满朝皆是高门子弟,徐羡之一个低级士族出身却成了首席执政,早就被高门嫉恨,若同意蔡廓所请,最后必然被加以罪名拉下宰辅之位,甚至全族都不得保全。
结果,蔡廓却公然道:某不能为徐干木在纸尾上署名。“干木”是徐羡之的小字,也就是小名。这话意思也就是不肯接受吏部尚书的任命,还很是傲慢。
蔡廓何许人也,东汉末蔡文姬同族之后,两晋以来多有子弟为公卿要职,南渡之后仍是一流高门。而按时下朝野间的习俗,除非十分要好的朋友亲戚,不然称呼别人的小字那是侮辱、辱骂别人的行为,可见高门士族出身的官员对执政的轻蔑。
可现在京都出事,王弘却主动找徐羡之,将王惠调去了地方,把吏部尚书的位置腾出给蔡廓,这次蔡廓却欣然受命。
徐、檀二人与傅亮、谢晦各交代一番不久后就先回城了,蔡廓则先登船将与傅亮同行,王弘却与谢晦谈了许久,终是怕耽误了时辰,王弘才将身后不远处随从的一名中等身材、面容普通的中年人喊过来引见。
“宣明!玺绂还在太后手里,你这次出征无诏命,非同寻常,先要不乱阵脚才能达成目的,某这家仆王僮没什么能耐,但胜在忠诚可靠,你且带上吧,愿早日擒获逃卒,得胜还朝。”王弘拱了拱手,指了指身后家仆。
时下官员间临行送别,赠上家仆或家伎都是友善、亲近的好意,表示对方很看重你,没把你当外人。谢氏与王氏在朝中一向是既合作也竞争,关系远没那么亲厚。
谢晦为人多谋,自然也有点多疑,此时不由一怔,心中暗忖:这什么意思?难道是对谢某不放心吗?虽然觉得奇怪,但却不好推托对方明面上的一番好意,忙微微欠身,一脸感动地还礼道:“多谢王使君,那谢某就却之不恭了,但与朝中诸公静候捷报吧!”
王弘挥了挥手,深深看了谢晦一眼,转身大步向傅亮的船队走去。
谢晦则仔细打量那王氏家仆王僮,见那人髻裹方巾,身着灰色大袖衫,肩挎包裹,后背一把黄黑色油布伞,下穿缚胯,也就是大口裤在膝盖下绑了一圈小布带子,呈喇叭裤状。
谢晦纳闷道:“叫王僮是吧?这朗朗晴天里,你却背着伞作甚?”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王僮脸上木然地回一句,显得很是呆板,但话里意思却不无道理。
谢晦愕然,有些嫌弃地招了招手,回身走向码头栈桥,带着王僮由舷梯登上楼船战舰,一声令下,水师船队随之开始渡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