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公子看着众人落座,抖了抖折扇,微笑着向大家说道:“这位前辈乃我三原王恕,王宗贯,辛酉科的举人。”

顿了一下,指着那位儒衫男子,“各位都听说过吧,鼎鼎有名的名家文士。”

三原的何守正、刘必泰连忙上前,执幼礼相见,这王宗贯之名,不仅因为辛酉科的进士,更重要的是其人传承关学一脉,在文坛地位也很高。

林大同、董时亮也上前行礼,泾阳县由于县令曾玉公正严苛的缘故,由他手上出去的多少都有些才学。

林大同时年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又素知姚公子几人的底细,又听说王宗贯三科未能高中进士,心底不由得看轻了几分。

加上三原由于地利之便,经济比泾阳繁荣几分,在科举上也常年压泾阳一头,西安府里也能排在前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三原那边江南商人多,就像后世的高考移民一样,子侄辈自小在江浙开蒙学经,应考时却来到堪称科举蛮荒地的西安府,用商籍参加科举。

本土学生哪是对手,秀才这一层还好些,到举人这里,半数是江南几省的,进士更惨些,十个有个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董时亮是个玲珑的性子,一脸和煦的主动向王宗贯介绍:“敝人董时亮,见过前辈,这位是林大同,时文精妙,诗词精通,下一科也许就能和王前辈一般了。”

明代生员之间,一般以朋友相称,只要未曾进学,都被称为小友,即便是十的童生,也最多称一声老友,朋友是万万不会叫的。

刘必泰一脸不以为然,他平日最看不惯装腔作势的林大同,仗着有几分才学,最是喜欢卖弄,以前如此,现在几人都是一科的秀才,还时不时阴阳怪气的嘲讽。

言说旁人功名来路不正,这可是比杀人父母还要严重的仇恨。刘必泰也是读过不少书的,只是正经的不太多,于是书经讲义不通,做的时文词不达意,无奈才在首场时买通关节。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词一道刘必泰自诩不输那林大同。

但买来的秀才也是秀才,顺嘴拽了几句文:“董兄,今日我等难得一聚,恰逢清凉山好雪,就听王先生居中裁判,以诗文会友如何?”

王宗贯笑而不语,今天与这几位同游,一来是姚公子主动邀请,两家在生意上多有往来,王家甚至还要仰仗姚家几分。

二来就是身后的小妹了,王小鸾年方二,最得王宗贯喜爱。

这王小鸾不仅貌美,而且颇具才名,是以前日姚家托人来打问姻缘。可那姚公子虽然不算是臭名昭著,但也明显不是佳配,被王家以小女尚幼,父母不舍回绝。

起初姚公子对这门亲事并不以为然,巴巴的想跟姚家结亲的人多的是,无非就是世家联姻罢了,生意场胭脂堆里厮混多年,对情字早已淡然。

只是姚公子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拒绝了,心里登时就有几分不爽,从来只有他姚宗义抛弃别个,谁知竟然在王家这里吃了瘪。

姚公子主动和王宗贯结交,为的就是打进王家内部,逐步靠近王小鸾,再来个始乱终弃,好出了这口恶气。

王宗贯三场乡试折戟,一心放在举业上,本来不想与姚公子有半分瓜葛,姚公子的帖子递了几回,都被王宗贯婉拒。

姚公子在这事上倒是十分执着,甚至于求着家里在生意场上使出招数,逼的王宗贯不得不接招。

王小鸾跟来也是想看看,这费尽心思的姚公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只是相见第一眼就直接拜了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