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王妃府,陈到告别准备回会稽郡,唐姬到寝室躺在床上,思考文化节怎么办。唐姬想,去年春,我做了一把扇子,今年做什么呢?想来想去,唐姬想到了伞。这种东西雨挡雨,晴遮阳,应该是个大众产品。

伞这个东西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但普及不起来,老百姓照样使用斗笠蓑衣。当时伞的功能只是挡雨,做得又大又笨重,还难看,即使世家也很少用。

唐姬想,要让伞流行,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扩大功能,让它挡雨又遮阳二是精美。不能太大,要轻巧,花色多,最好用丝绸来做,反正江南最不缺的就是丝绸三是要有文化。唐姬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西湖上做文章。

唐姬想,男人用伞做什么?远行女人用伞做什么?挡雨遮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美、要漂亮。有了这个理念,唐姬有了主意,把伞分为男伞和女伞,男伞素净一些,稍大一点儿,结实一点儿女伞就让它五彩缤纷,绚丽迷人,在漂亮上做文章。

唐姬又想,得有一两句流行语,作为文化符号才校最后,唐姬想到两句:

男伞:君子远行有个伴,背负暖心西湖伞。

女伞:南方姑娘有个伴,人手一把西湖伞。

唐姬起床,把这两句写下来。唐姬念了几遍,哈哈大笑:“我就不信,会流行不起来。”

唐姬一直是个行动派,第二一早,唐姬就叫上马异、司徒婉儿去了印刷厂,同时叫人去市场上买伞。

现在的印刷厂已经不是当初的木匠作坊改造的了,一排一排全是新厂房,雕刻、印刷、装订、发货都有自己的区域,工人上千名。在印刷局主事步骘的带领下,唐姬参观了厂区。这时,印刷厂已出版了上百种图书,农业、手工业的书占多数。唐姬:“农业方面要重点推广水稻种植,还有,你们派人去巴蜀,引进推广一种植物,叫蜀黍,也叫高粱,是做酒的重要原料,把种植方法告诉大家,推广种植。”

“诺!”步骘应答。

“为了配合今年三月三文化节,你们组织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本,买一本可以,买一套也可以。但是,三月初三之前一定要抢一部分书出来。”

“诺!”

不久,伞买来了,唐姬把大家召集起来,讲了自己的构思。唐姬:“印刷厂腾一部分房间出来,组织生产伞柄、扇骨,马异去找丝绸商、染坊做伞面,然后拿到这里来组装。”

“诺!”

“一样的道理,三月三以前做出一部分,后面,马异组建伞厂。马异,你又有发财的门道了。”

“娘娘,什么东西到您手里就变了样,去年开始流挟西湖诗扇,今年肯定要流挟西湖伞了。”

“那是自然,我相信会流行的。马异啊,商人卖的是脑子,不是产品。”

“是,是,下官脑子笨,创意就不行了,但只要娘娘想出来,下官不吃不睡也要完成娘娘的交代。”

“偷懒。不过执行也很重要,你就好好完成伞的制作吧。”

“放心吧,我会千方百计做好,让我们的西湖伞一上市就流校”

马异的话后面果然应验,“西湖伞”一推出就引起轰动,成为流行商品。伞,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至郡府,下至乡镇,到处都是伞的世界。许多商铺、饭店,把伞挂在墙上、吊在空中,作为装饰生上路,书童的行囊里,除了书,就是伞。当然,这是后话。

唐姬在印刷厂继续讨论文化节的相关事宜,叫司徒婉儿发通知让各郡准备演出节目,同时让贺辅通知商家组织商品展销,拉动经济发展。

突然,卫士来报,甘宁带着张飞来谢恩。

“咦,张飞就好了?”

“没全好,坐马车来的。”

“好,有请。”唐姬转头看着吕绮玲,“甘宁来了,你不想和他再比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