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建组和配角选角的工作了。
一个影视剧的拍摄,除了导演编剧演员之外,幕后的工作更需要很多人参与。其中权利比较大的就是制片人、监制和出品人了。
几者的关系也挺有意思的,如果把拍电影比作一个公司的话,出品人一般就是投资人或者其代表,相当于公司老板,要是投资人多了,相当于董事会。董事长来做出品人。制片人相当于总经理,总揽全局,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和盈利,监制相当于常务副总,按照总经理制定的策略监督下面的人实施。导演相当于项目总监,他下面又有像编剧、摄影等等各个部门。
《夜店》建组,楚乐作为投资方和公司老板当仁不让的做了出品人和制片人,其实就是挂个名,具体的工作有专门的制片团队来负责。
监制李达,导演杨导,副导演黄皓,编剧自然是他二人,李达还派了小姑娘负责文字工作。
至于接下来的摄像、道具、外联什么的,都有公司的人充当,小美就是化妆师。老油条也领了自己的职务外联制片,高兴地大牙都露出来了。
一切安排的差不多了,楚乐就带着浩浩荡荡的去街上的酒楼吃了顿饭,算是庆贺小马蹄哒哒工作室跟两位未来大导演合作的开始,当然也是他们工作室重整旗鼓的第一炮。
因为工作室一般采用的都是项目制,资金跟着项目走,公司的日常开支人员工资当然是另外支出的。这倒也符合了系统的规则,拍戏是拍戏,公司是公司。
楚乐承诺下周拍摄资金就到位,又督促财务把报告交上来,他好给公司注资,应付日常开支的事情。
两位导演兼编剧也说要再仔细琢磨下剧本把分镜头画出来,也正好需要一段时间。还要配合李达选角,他们工作室没人,演员都需要从外面找。
一顿饭吃的宾主皆欢,第二天楚乐就收到了财务报告,不出意外的系统也审批通过了,楚乐连忙去公司转了一下账,以后再聚餐就可以走公司报销了。
这个钱当然不能作为《夜店》投资来花,完完全全就是工作室的日常办公开支,还有就是新办公室的租金。
这里其实有个交叉的地方,剧组除了导演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工作室的人,所以他们首先是领工作室的工资,然后就是相关的一些补贴。
这个钱不用楚乐去分担,想到这楚乐对系统的不满减弱了几分。
而电影拍摄上映后,得到的票房分账,会有一部分当做红包发下去,这个就是投资电影的成本了。
成功在公司蹭了一顿工作餐,楚乐这才拍屁股走人。
今天日头刚好,微风徐来,带着一股淡淡的甜味儿。楚乐上了公交车,准备晃悠回家。
路过西单的一个小广场的时候,发现在路边的角落里零零散散的围着一帮人,车窗正开着,喧闹的人生中一股熟悉的音乐传了进来。
呦,是他上次唱的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