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的都头一般都是两人一间小帐篷,但薛年易不同,他并没管辖新兵,而是一直跟在陈戚将军身边做事,所以为了方便,便一个人在陈戚将军的营帐后支了个小帐篷休息。

薛年易将上官鸿带回了帐篷,说是要单独惩罚他。

但一进帐内,放下帘帐。板着的脸的立刻变了颜色,他将桌旁的木凳擦了擦,一脸讨好道:“三殿下您请坐,快请坐。”

这变脸速度堪称一绝,毕竟知道了上官鸿的身份,若再对他做什么,以后要是被陛下知道,自己岂有活路?

他还有妻有女,可不得识时务一些。

上官鸿方一坐下,斜刺中又递来杯清水,他微微一笑:“不错啊,薛都头挺上道的。”

薛年易摆手推辞:“不敢不敢,刚才在外面总是要做做样子的,三殿下莫怪啊。”

清水入口,消减了口中的酒味儿,脑子也清醒了不少,上官鸿放下手中杯盏,说道:“我懂,只是都头直接叫我名字就行了。”

薛年易点点头,道:“是”

又过了一会儿,上官鸿见他还愣愣的站在一旁,便道:“都头不必拘谨,我既入了卫所便如其他新兵一般。都头能给我行方便亦是破格,你若站着,让我这个新兵坐着岂非上下颠倒?”

薛年易听他这般说,也不好拒绝。

况且为了逮他们这群人,自己也站了好些时辰,虽然身强体壮,但也是肉体凡胎,便不推拒,径直坐了下来:“多谢殿,不,是多谢上官鸿公子体谅了。”

时间慢慢流逝,外头演武场的脚步声也逐渐稀少。有几位跑得快的,已经跑完回去歇息了。

帐内两人对坐无言,薛年易倒是有点怕这个三皇子。

听陈将军说起过,三皇子绝非平庸之人。

但看上官鸿在卫所的表现,起初他还不信,后来陈将军给他说了上官鸿的往事。

薛年易便在心底畏惧上了这个看起来吊儿郎当,嬉皮笑脸的三皇子。

陈将军说他一生打了数百场战役,但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数同小燕国的卉远之战和燕都之战。

卉远之战早于二十年前,燕都之战则是五年前大破小燕国的最后一场战役。

而燕都之战的副主帅便是当时年仅十四的三皇子独孤鸿。

燕都之战,燕帝举全国十二万军力对阵裕朝的七万军士。当时裕朝北边的赤江在边境河羽都闹事,朝廷拨了九万兵力支援,便再抽不出一成兵力来支援陈戚的军队。

燕都城池固若金汤,城内粮食充足,加之燕兵已是穷途末路,只有搏命一战,这仗十分难打。

可若七万兵攻不下燕都,进无援兵,退时极有可能在舟明河就被燕兵俘虏。

进退两难,便如陈戚这般打了数百场战役的老将对打赢这场仗亦并无信心。

可年仅十四岁且毫无战场经验的独孤鸿此时站了出来。

他悄入陈戚营帐,向陈戚提出:时值夏日,燕都城有火都之称,舟明河在城外,城内贵族世家必会寻其他乘凉之地。便让陈戚派探子于深夜时去打探,果然在燕都城东南角发现一个从城内通往城外密林的通道。

而后独孤鸿带着三千精兵于次日夜晚进入小道,在各大兵防基地点火,夏日环境干燥,火一点就着。

趁混乱之时,独孤鸿用刀挟持燕都大将侯燕,军中无首此为大忌,乘机又以三千人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将燕都城门打开,放入城外七万士兵。

这一仗成功为裕朝拿下了小燕国,历史上再无小燕国。

功成名就之时,独孤鸿却把以前功劳都推给了陈戚。

谁也没有疑问,毕竟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盘算。

回到京城陈戚受封一品骠骑大将军,而三皇子独孤鸿跟随陈戚打赢了这场仗,也适当添了几百封地,黄金千钱。

但若是此功劳让独孤鸿受领,裕朝储君之位必是手到擒来。

陈戚事后问过为何独孤鸿要将功名让给自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