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地主有多余的钱用来不断兼并土地,国家的税收也就随之不断减少。税收减少后为了减少国库亏空,只能选择加税。可一旦加税,就宛如饮鸩止渴,会加速自耕农破产的速度,从而导致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后世的处理经验,朱棣整理出了一套看起来确实可行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
明朝此时还没有实行摊丁入亩,因此田赋和丁税是分开算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来说就是,百姓交税的时候不仅要按照你家有多少地来交税,而且还要根据家里的人数征收人头税。
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家十口人种五亩地和五口人种十亩地交的税一样多的情况,这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此取消人头税,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底层百姓的生活负担。
取消人头税之后,土地改革才能继续深入。接下来这套方案是以超额累进的概念作为核心,就是持有土地的数量越多,相应所承担的税率就越高。
这就相当于NBA的薪资帽,为地主持有土地的数量加了一个软上限。
当他们发现自己手里攥着的田反而成为了累赘,那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松手了,这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土地收归国有。
不过这样做也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地主一定会勾结官府,隐瞒自己持有土地的真实数量。第二个就是地主若是承受不了田税,则一定会向下转移自己身上的压力,地主手底下的佃户一定是最先遭殃的人,弄不好的话甚至会激起民变。
因此一定要做好这些佃户的安置工作,针对那些在自己名下没有土地的农户,可以向官府申请移民。
由官府统一组织,前期先将百姓迁到无主荒地上,进行集体垦荒。与之前的人口迁移不同的地方在于,迁过来的人只有土地的经营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类似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片土地包给你,每年除了交租以外,农民自负盈亏,并且禁止土地买卖。
这个操作其实不难实行,无非是把地主的身份从百姓换成了国家。国家就是农民的地主,只要这个国家的路没走歪,那就不会出现问题。
后期等到无主荒地逐渐消失的时候,必然已经有一大批地主因为无力负担高额的田税,而不得不把自己的田地退还给国家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除此之外,针对有些地方实在没有地分的尴尬情况,还有最后一个方法作为应急使用。那就是由国家牵头,将一个地区的流民集中起来,把他们由纯粹的农业人口进行转化。这些人可以负责专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代替这个地区的徭役征派,减轻社会为他们所负担的压力。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土地再分配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势必充满着重重阻力,为了减轻阻力,一方面可以用试点的方式逐步推广。另一方面,要把对立面进行分化。
地主的成分也是相当复杂的。
一部分地主是由自耕农转化而来,这部分地主将会在初期被重点针对,因为他们的势力较浅,难以反抗来自中央的命令。
第二部分地主是由官员组成,这部分是最难啃的骨头。前期不能动他们的利益,反而还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去推动第一部分地主的转化。等到未来教育水平提高之后,再反过头来对付他们。
第三部分地主是皇亲国戚。关于他们说难也难,说容易也相当容易,只要等到朱棣坐到皇位上的时候,再去处理就没什么难度了。
距离十日之期期满越来越近,朱棣无暇顾及最新一期的北平时报上开始连载《三国演义所造成的影响。
风尘仆仆地回到自己府上,提笔写下了一份倾注了他的心血的奏折。
这份奏折上地内容只局限在关于取消人头税这方面,因为如果只是单单取消人头税的话,对地主们虽然也有影响,但损失不大,反抗就不会很激烈。
朱棣开头先把朱元璋决定清丈土地这个举措夸得是天花乱坠。随后又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论证取消人头税这么做的好处,说的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并且他还强调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先在北平进行试点,成功之后再逐步推广。
最后又是一波自谦,说了一通类似自己年幼,所说所想皆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下了退路。
至于后面土地改革有关的内容,则可以在未来慢慢地提出来,达到温水煮青蛙的效果。
“大师你看本王这么写如何?”朱棣朝着这几天被累了个半死的姚广孝问道。
“依贫僧所见,废除丁税则有可能会导致人口激增,大量之前被藏匿的人口就会被释放出来。这部分人恐怕不太好处理,有适得其反的可能。”
听姚广孝这么说,朱棣不由得又高看了他一眼。确实,历史上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之后,也间接地导致了人口数量暴增这种情况。
对此朱棣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去搞计划生育吧?
“如何控制人口数量这个问题可以放到以后再去解决,目前首先要处理的是阶级矛盾问题。”
姚广孝点了点头:“除此以外贫僧就没有别的问题了。”
“那就叫李彧过来,让他把这奏折递上去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