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分轻重缓急,哪些变法必须现在启动,哪些需要缓一缓,作为一个熟知熙宁变法的穿越者,赵顼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分寸。

改变,必须契合实际,必须在最恰当的时候做最正确的事,何况是变法这样的大事。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

青苗法是当务之急,因为现在正是春天,是农民青黄不接之时。

如果官府不及时的把青苗贷发下去,那么那些贫苦的农民只能去和大户借高利贷。

青苗贷其实在汉朝时就有,公孙弘虽然混蛋,这个政策的推行帮了汉武帝的大忙,和匈奴大战之后国库空虚,汉武帝用这个政策从民间狠狠的刮了一层,度过了财政难关。

但是赵顼并不想从这里面牟利,要收取农民的高利贷只是杀鸡取卵,难以为继。

真正要让百姓富起来必须帮助他们维持正常的耕耘,这才是可持续的大政。

市易法的推行能够保证买卖公平,政府采购不再受到奸商勾结地方官的牟利。

农田水利法是百年大计,兴建山塘水库开凿沟渠可以使得旱涝保收,这是粮食的保证。

而保甲法的推行可以使流民,闲汉不再到处流浪,增加不稳定因素,保证基层的稳定,杜绝“梁山泊”之类的农民造反根基。

而赵顼否决了王安石的保马法,根据保马法规定,大宋子民家里都必须替朝廷养战马,因为大宋严重缺马。

战马完全可以从西夏或者辽国那里战斗获得,不需要加重百姓负担,而且一般百姓也养不来战马。

这一整套变法推行开来就消耗了赵顼很多的精力,幸好赵顼的精力无比充沛,应付这些奏折游刃有余。

在皇帝的压之下,变法推行的非常顺利,大多数州府郡县都开始给贫苦百姓发放青苗贷,其他变法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行,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

赵顼非常清楚,现在是开端,如果继续下去必然会受到阻力,因为那些失去丰厚高利贷的大户,贪官,大地主,富商的利益已经收到很大的损失。

如果时机一到,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反对,赵顼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华夏民族从商鞅变法开始,变法者就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赵顼要终止这个宿命。

朝廷内的改革让赵顼行使起来帝王的无权力非常方便,尚书令没了,门下省的侍中没了,中书省的中书令没了,枢密使没了,大权一朝收拢。

新成立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宰相司马光被完全架空,负责的只是传达,审阅的事情,没有决策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