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辰的时间已经足够申修文将所有的习题全部集中了。

期间申修文大概简单的浏览了一遍,原来崇文书院这些年出的这些题目大多都是询问一些如何‘立身、修身,齐家’之说。

但说到底这崇文书院在招纳学生的过程中,还是将学子们自身的品性放在了第一位,至于学识方面,虽有考量但最终不是重点,亦不会太过于关注。

毕竟孔老夫子,孔老先生,“有教无类”的思想还是摆在明面上的。

只是还有一部分让申修文注意到了,原来这崇文书院早在之前的两年招生中,就引进了“算学。”

算学,在现代亦叫数学或者几何学。不过这年头,算学在大庆,叫法着“算经。”

如今这算经在大庆还是有些难度的,最经常且最容易遇到的习题大概就是“鸡兔同笼”了。

例如某学子A,王公子去年的试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是文言文,翻译成为白话文便是: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这其实在小学题级中,申修文就遇到过类似的题目数不胜数。

他甚至不需要用脑袋想,就能知道答案。

比如随便列一个算术。

(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即:小学数学,括号加减乘除法。

(94-35×2)÷2=12(兔子数)

总头数(35)-兔子数(12)=鸡数(23)。

这太好理解了。

只是这个终究还是有些麻烦,又太过拗口。当然作为一个工科生,自然解题的方式越简单越好。

所以,申修文当时脑海中的想法就是,设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而一元一次方程解析法,说穿了就是假设法。

例如,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

解得:X=12,兔有12只。

当然,则鸡有:35 - 12 = 23 只。

方法自然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里面还有更为高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设鸡x只,兔有Y只。

X+y=35

2x+4y=94

解得:

X=23,y=12

答: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这些方程式在申修文看来都很简单,不过这在这大庆,这种方法哪会有人用,自然这些题目也就变成了难以攻克的存在。

说是古代版本的奥数竞赛题,估计都能行。

而那方程式,这普天之下怕是估计除了他,神仙都不会用了。

既然这样,普及一下也无伤大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