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州都匀的2月份天气,是与北方不同的:这里的气温已经在十度以上,本地四季较为分明,三伏不热,冬行夏令,秋高气爽,气候湿润。

都匀原本的名字是“都云”,因为城东一公里处的地方有“都云洞”而得名。后来在明朝年间,平羌将军何福建镇压了都云苗族人民的起义后上报了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将“云”改为“匀”,取“均匀”的意思,皇帝批准下诏,从此以后都云改为了都匀,一直沿用至今。

《无名之辈》的拍摄地,是在都匀经济开发区,这里人口少,但经济发展快,一直在各种建设当中,到处都是各种建筑工地和大型机器。

从地图上看,都匀是条形的。一条剑江自东向西穿过,从此南北天各一方。

电影里面,马嘉旗问胡广生:“你说为啥子会有桥?”

“因为路走到头了”。

于是这座城市有了架到河面上的许多座桥。加之地处高原,都匀又被称作“高原桥城”,二十年后,这条河一共会有一百多座桥。

当然,说是桥城,和山城那个“万桥之都”比起来,都匀这座桥城又算啥?

叶楚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他需要这里的方言。

电影使用“西南官话”作为方言,听颜冰燕骂人是挺爽的,像蜀普,又像黔州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给出的西南官话的定义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诸多西南大城市相近的汉语方言。

西南官话是官话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近3亿人在用,甚至比普通话还普及。

马嘉祺也好,马先勇也好,很多时候爆发的戏,用西南方言说出来恰到好处!

为什么选择都匀,而不选择更具代表性的山城?

为了省钱?

当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借鉴原版,

毕竟这是叶楚的第一部戏,尽可能还原其内涵,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都匀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经常下雨的的特点也影响了《无名之辈》的影调风格。

在原版电影当中,剧本讲的是一天内发生的故事,而这里又很难保持骄阳的感觉。

最终原创剧组决定,在外景拍摄时把地面都淋湿。都匀的植被很丰富,层次很多,这样做就会让画面在阳光下,带有一股湿漉漉的感觉,让它在气氛上产生变化,形成一种湿热的黄绿色调,很漂亮。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几乎每场戏的拍摄都在这个大气氛下构建,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戏剧需要设计小的风格。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原版的大场面集中发生地实在西山大桥。

西山大桥横跨剑江五十余年,2016年改造成为“风雨桥”。

公开资料显示,都匀西山大桥始建于1966年,原桥长113.9米,桥宽8.5米,其中行车道7.5米,人行道0.5米。由于承载负荷重,成为病险桥梁,政府在2015年5月启动该桥拓宽加固工程。建成后总体两层,局部三层,总桥长约97.5米,桥宽31.5米,桥面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增加到双向4车道。

经过改造后的西山大桥集合了布依族、苗族、水族等民族文化,二层为6个观景亭,靠河两侧也布置美人靠,可在二楼饮茶观景。夜景备受游客喜爱。

但是很显然,如今是2004年,西山大桥还没有改造成游览区,根本没法在上面取景。

怎么办?

叶楚早就解决了。

他早就派出战国文化的常务副总温若玺解决此事。

此君在国企工作二十多年,其中在云贵十多年,在西北十来年,与当地关系搞的极好。

所以来到都匀,很快便和当地打上了关系。

于是当地不但给他们联系好一个在建的美食街,还联系好了几辆车。

一辆皮卡,一辆奥迪,还有一台吊车。

人家没收钱,但是要在电影中好好展现那条美食街……

其实皮卡和吊车无所谓,大不了临时租一辆,关键是奥迪。

因为开放商要抛妻弃子,带着小三跑路,在高速路上开车的时候打闹,结果车撞了栏杆,差点飞跃剑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