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给朱元璋和刘伯温解释了一下先进的作战方式就离开了,火药这种道士们炼丹时意外练出来的东西可不在这个大殿里,而是另一个大殿,这个是记载华夏的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文明知识,也就是修炼法也会在这里。

但火药这种被炼丹炼出来的东西和其知识可不会被放到这殿里,虽然火药武器很早就被华夏利用了起来。

但要说很重视倒也不至于,因为就其战斗力和相应的技术还远远比不上弓弩,也就当成远距离威慑手段然后就丢弃换近战武器搏杀而已。

毕竟上弹慢不说,杀伤力还没夸张到可以打穿有棉甲的士兵就让他们当场死亡的地步,就这表现力,还真的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也就是打打皮甲、布甲的杂兵了,但凡是有铁甲的都不在攻击目标内。

因此,火器实际上在明朝的时候是长歪了的,主要长在了炮的行列中,至于枪也就那样了,原本不是没有茁长成长到同级的机会,也就是转管枪械,明朝是真的出了个不世之材,然后死了。

加之棉甲是因为明朝时气候遭遇小冰河时期,气温骤降,边军又主要是在西北和辽东作战,温度更低,将甲片内置可以更有效地保暖和防止生锈,有一定的迷惑作用,防止敌人看出甲片的排列,从而找到缝隙进行打击。

也就说这是出于经济原因而诞生的。

传统甲胄制作工艺繁琐,用皮条编缀,要在甲片上凿出许多小孔用于穿条,大小甲片层层叠加,用料多出不少,纯手工也是费时费力,整套甲胄耗费惊人。

而与原本的铁甲相比,防护力当然是大有不如,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甲片硕大节省了铁料,又不要凿孔穿条,节省了人工,在适当牺牲防护力后,用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换取最高的性价比,加上火器因素,直接算是让原本的布甲、皮甲基本退役了,那两东西也就当当内衫还行。

但也因为步枪类火器无法打穿真正穿着铁铠的敌人,用了炮的话那就是伤害溢出,导致了明朝的人们对于枪械的定位都是用来补枪的东西,连带着制式盔甲一起长歪了。

“只要我真的能将之变更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满清的骑兵其实根本不足为患,只是太可惜了,大明终究不能重现强汉盛唐的辉煌。”

若是强汉,什么满清什么胡人,什么上了马背就是骑兵,下了马背就是控弦之士通通都是被随意杀戮的对象而已。”

胡人的马匹就是自己的马匹,西凉铁骑巅峰时期的汉人,也就是真正的西凉铁骑也不过四万,但仅仅只是这四万铁骑就将三十万的羌人骑兵彻底征服,将之当划为自己的辅兵在用。”

在那之后羌人甚至见到了西凉铁骑都会自带武器盔甲马匹干粮主动投效,仅仅只是为了当西凉铁骑的辅兵,如果羌人不服,打服了就是,还不服就去死吧,反正不需要垃圾。”

而如果是盛唐,威震八方啊,北至极圈的疆域……哎。”陈振在跟两人说了一通历史后就离开了,朱元璋也是莫名尴尬,自己努力了一辈子,连老前辈都没有超过。

强汉盛唐都被自身的机动力给局限了,不然强汉哪会以强而亡,至于大唐也无须多说了,自己这大明……哎,后世的历史笑话。

‘单兵火炮和肩抗火炮,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应该能允许出这些东西,还有转管的原理和弹夹枪、滑膛的原理都有人能造出来,看来不需要太久。’抱着在离开去日本前尽力的提高国家武力的想法,陈振再一次投入了知识的海洋中。

悟道的机会要是放过了,陈振都会怨恨自己的。

第六个月,强势开挂的陈振总算将一切可以提升到的巅峰。

“完工了,诸子百家,一切的一切,所有典籍,我感觉我自己已经燃尽了。”陈振将手中的最后一本典籍放到一旁,然后伏倒在桌面上,昏睡了过去,尽管自己的状态是悟道状态。

但消耗的心力已经成为了陈振巨大的负担,连续六个月,观看字数五亿,哪怕是靠着悟道只需要看过一眼就能明悟并记住的一目十行一般,甚至更加夸张的表现。

但消耗的心力是实打实的,还有一刻不停写作也共达了五亿甚至更多的字数,六个月,靠着悟道办到了,写废了不知多少笔,不知磨尽了多少墨。

就算是一秒一字的速度也足够让人写到二十年的夸张字数,在陈振那已经逐渐超越自身极限的速度下,将之压缩成了三个月,包括观看原典在内,一天干一百天的量,陈振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撑下来的。

现在自身所处的大殿中就算是有着良好的通风也已经被墨味给浸透,只要步入这大殿就必定能闻到若隐若现的墨香,哪怕经过多次的除味也依旧能让人闻到墨香的残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