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介绍靖江的文字中,“有个叫易干的靖江知县到西沙视察,走到焦山港今东兴镇”这一句可知,东兴还真是个古镇呢!这一说的所谓“西沙”,正是“东兴镇”这一带。
既有“西沙”,也还有“东沙”,这两个地名称呼,实际就是对靖江整个“沙上”东西两地的泛称:沙上的东面一带叫东沙,如八圩港、炮台圩一带而东兴到新桥早先叫唐大圩一带则统称为西沙。如果站在靖江县城这个角度看,西沙相对离县城是比较遥远的地方。当初鼠人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到城里看望照顾父亲,一个来回要走三四十里,早出晚归,要花一整天时间的。
沙上田畴平整,但整体地势低,这与它北部的“老岸”很不相同。老岸地势高,多适种玉米花生山芋等,沙上田平取水便利,自然是种水稻的最佳之处。
鼠人读初中的地方和如今要参加生产劳动的单位,就是“东兴公社增光大队第十一生产队”。他回乡务农,光荣地成为了这个生产队的一名“社员”。
“东兴”在县志上古代就有名,现代名称多变。解放初期叫“东兴区”,58年成立人民公社叫“东兴公社”,鼠人在这里当社员时,就叫“东兴公社”的。改革开放撤社设乡,叫过一阵子“东兴乡”,后又实行镇管村,又叫“东兴镇”了。然不管怎么变,东兴这个区、公社、乡、镇的名都保存,可见其权威性。不像有些地方,改来改去,常常就没有了存在感。比如,“惠丰”,人民公社时有惠丰公社,但此前的区就没有,此后的镇也没有“惠丰”了,虽然这名字还很不错。
改革开放这一波更有点颠覆性的味儿,连鼠人母亲娘家的“礼士桥”也被改得缺少存在感了。礼士桥解放初曾是太和区的政府所在地,太和区管辖范围很大,东到火叉港,南到江边、夹港、四墩子,西到高三桥、唐大圩、青龙港与泰兴县交界,北到横港。人民公社时除了太和公社,西边又成立一个新桥公社,二者平起平坐亦无不可,但新近成立了新桥镇反过来把原先的太和公社包进去了,镇政府也在唐大圩平地起高楼,是县道公新公路终点,一时很繁华,盖因经济发展使其名气很大。礼士桥镇反倒降格为礼士村,只是新夹路上的一个过路站罢了。
鼠人所在的生产大队名称,也经历了历史变更。初成立合作社时这里叫“增兴社”,邻近有个“晨光社”,后来人民公社成立,这两个社就合在一起成立一个生产大队,各取原社名中一个字,叫“增光大队”。增光大队共有十三个生产队,由前面圩上向西,直绕到西港边,从字纸庐南面小横港前面圩往回转,经鼠人所在队向东,到美人港边,再打回到西“八大家”,按顺序排,鼠人所在生产队为第十一生产队。十一生产队可简称“十一队”,其他大队一般也以顺序排生产队的,为便于明确区分,一般会称“增光11队”。这样来说和写,都简洁明快得多。
除了“增光11队”这个正式名称,11队所在之地还有老名称后增兴圩,前后三个圩合称“耕兴庄”。种田人对“耕兴庄”三个字也许并没有深究,写出来看会更有意义、也许更喜欢谁不希望耕作生产兴旺发达红红火火呢?北方人还就习惯把“种地”说成“兴田”呢!这里不仅有耕兴庄,还有的圩也叫“耕兴圩”。“兴”看来是个好词,到哪都会带来兴旺发达。东兴,不也有个“兴”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