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锄,形状比普通锄略小,更为轻便,锄体中央有方孔,刃宽三寸余,刃边至中空处约寸许,是适用于北方旱作地区松土除草的中耕农具。”
看着自己画满了各类农具的试卷,秦川松了松手,不由自嘲失笑。
好好的兴农,俨然的农学类论文,却被自己这个外行写成了《天工开物》那类科学性农具百科。
要是被后世的农学家们知道了,怕不得笑死自个。
秦川寻思道,“除了新式农具之外还有后世传入华夏的粮食作物也可以写,像占城稻......”
秦川眼眸一亮。
占城稻可是好东西,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北宋时引入华夏,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靠着这玩意,两宋时期可是‘苏杭熟,天下足’!
占城稻也非常好找,占城稻只是华夏内以占城为名,实际并不只是占城一城的粮食作物,而是中南半岛各国普遍都种植的粮食作物。
中南半岛距离大唐也近,就在大唐交州下边。
放在汉朝之时,那片土地很多地方其实本就是华夏疆土,只是后来中原内乱,纷纷脱离了出去。
秦川当即奋笔疾书,“南蛮之地有国,名曰林邑,在交州南千余里,本是华夏疆土,昔日汉时交州日南郡象林县,当年伏波将军马援曾在此铸柱。
学生曾听南蛮之地的商贾说起,其国生产一种稻谷,名为占城稻,具有高产、早熟、耐旱等优点。
不择地而生、不挑剔土壤,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可以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轮番播种,且亩产量高,每亩可产两石......”
写下占城稻后,秦川顿住了笔,脸不禁有些失意。
他想到了红薯、土豆还有玉米......
和在明朝传入华夏的红薯、土豆、玉米相比,占城稻说实在的,根本算不什么高产作物。
红薯、土豆、玉米,清朝可是靠着这三大作物实现了人口井喷式的爆发性增长,奠定了华夏未来的人口大国。
可惜那三大作物原产地都在美洲,和大唐远远隔着一方太平洋......
“不过或许能找到红薯也说不定!”
秦川心里兴起一丝希冀。
他以前曾看过一篇科学报导,说红薯除了美洲起源说之外,也很有可能起源于亚洲。
后世有研究人员在阿三国找到了一些5700万年前的旋花科叶片化石。
研究结果显示,包括红薯在内的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可能起源于距今6500万~5300万年的古新世时期,起源地属于当时的东冈瓦纳大陆,而这个地方现在属于亚洲。
反正到时候是肯定会派人去找占城稻的,要是万一顺便找到了红薯呢。
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
答完五道时务策之后,秦川将五份试卷检查了一番,然后向监考官提出了交卷。
和后世高考一样,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是可以提前交卷的。
交卷后,在禁卫的礼送下秦川出了贡院的大门。
看到秦川出来,早就守候在贡院外的一人赶急笑着迎了来,“少爷,您考完了?”
来人是秦川的家丁秦成。
秦川不是从外地来长安城考试的举子,他是长安本地人。
他穿越来的家室还算不错。
尽管不是生在王公贵族、世家大族这些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是个寒门家庭。
寒门,可不是后世理解的普通人家,家境贫寒。
这时的寒门也叫庶族,是门第落魄的世族,或者是没有达到世族级别的地主家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