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揉搓着手中的封赏,猜测董卓、李儒等人的用意。对于刘备来讲这封赏是阳谋,此时泰山贼只初见苗头,还未呼啸山林各据一方,刘备自然不会畏惧。
泰山郡又临近于平原郡,不用担心两地首尾难顾。刘备进入泰山郡后,只需安排一良将,几千兵,广积粮草,傍城而守,黄巾当不攻自破。
太守这个职位也是刘备现在需要的,虽说平原相之位和泰山郡守是同等官职。
可平原相是私封,有实而无名。刘备接下平原相后,刘兴同陈纪表奏于朝廷推举刘备为相,也不知道董卓等人是否会同意。
奏章通过了自然好,不通过的话刘备就不理会伪朝廷的伪令。
而泰山郡守是朝廷封赏,如今大汉礼乐还没崩坏,可以做到有名有实。刘备接下朝廷封赏,带兵名正言顺的入驻泰山郡,就能扩张自身实力。
名义、名声,在古时的儒生眼中重要性远超于性命。汉室朝廷虽威严尽失,大义依旧存在,遵守儒学的士子,对于汉庭还是心向往之。
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众多儒学子弟来投,比如被称为建安七子的孔融等人,大大充实了曹魏的中层管理。
还不得不说一位曹魏重臣、龙首华歆。华歆初为豫章太守,孙策攻打江东时,扬州刺史刘繇连败连逃最终病逝。扬州民众举华歆为刺史,华歆因无皇命而拒绝。
后华歆举郡投靠孙策,被奉为上宾。曹操迎帝后一纸召令下来,华歆拒绝了孙权好言劝留,去往曹魏为臣。曹操讨伐江东时,华歆被授予军师一职,随军出发。
后世人大都无法理解古时的大义之名。比如“蜀汉”之称,即是为了容易区分,也是蔑称。自始至终刘备尊的是汉制,就如东汉西汉之分,都是后世人区分而来。
所以蜀汉在后世各朝记载中多为正统,而这个正统是指的刘备继承了大汉的正统,犹如刘秀成立东汉。
曹魏即是逆贼亦是正统。曹丕虽然不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失了大义,曹魏却也成了新朝正统。这点可从荀彧、司马等人的行为一观其貌。
……
刘备思索后先领下泰山郡守一职,让关羽整合平原郡一地的郡兵,又广招新兵、游侠。因为刘备到平原后刻意令人宣传,刘备之名广传于平原郡,又同外来的消息融合,逐渐向神话发展。
不少人看到了家族升阶的希望,也有人看到了获取财权的希望。一时间欲当兵者络绎不绝。比如平原县豪强刘平听闻后,派家族子弟入伍,还出资资助刘备军队。
平原初定,刘备领近千精兵往泰山郡而去,一路上畅通无阻。藏于山林的各方小势力黄巾军,见刘备一副儒将之风,麾下士兵又军纪严正、皆是孔武有力之人,根本不敢阻拦。
刘备身负朝廷指令,又带有精兵,本人名声渐渐传扬于世。很轻松的同原泰山郡守应劭交接了官职。
刘备入住郡守府第二日,泰山郡丞王易、长史李尔来拜刘备:“刘公尊朝廷之命镇守泰山郡,泰山民众皆喜,言以刘公之能泰山必然无所失”
“泰山郡都尉刘飞为何不来见我,是看不起我刘备吗?”刘备喝了口酒,醉醺醺的吐出酒气,板着脸问道。
郡丞王易出来说道:“此时青州一地黄巾泛滥,使得泰山郡也有诸贼坐山据拢。德长兄身为都尉,负责一郡军备,当是在为刘公驻守泰山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