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小狗子的妈妈就来了,看见小狗子已经醒过来,身体已无大碍,老大娘又痛哭流涕,千恩万谢,给刘大成和王勇磕了几十个头,刘大成心酸,赶紧搀扶起老妇人,王勇在旁边已经哭得稀里哗啦,嘴里小声的说:“我想我妈妈了!”
小狗子忍着痛在床上坐起来,对他妈妈说:“妈妈,两位神仙哥哥给我取了个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韩信了,我要跟着两位神仙哥哥学习有用的东西,将来作为一个有用的人。”
老妇人听儿子这么说,又起身给刘大成和王勇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说:“两位神仙,我老妈妈修了什么福分能够让儿子有名字,还能跟着神仙学习有大用的东西,老婆子我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两位神仙,我要给两位神仙立牌位,每天上香供奉,求两位神仙告诉我仙号啊!”
“老大娘,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不用给我们上香供奉了,您把儿子交给我们,我会好好教他东西的。”刘大成搀扶起老妇人说道。
自此后,韩信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不出五天,已经能跑能跳,身上虽然还有淤青,但已经没有什么大碍,刘大成开始了事情的部署。
现代造纸术通过机械对木材进行制浆、调制、抄造、加工、部分时候需要经过化学漂白的工序,在秦朝时候,工艺技术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刘大成和王勇准备采用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通过对桑麻蒸煮、打浆等一系列工序就能够制造出纸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将纸张提高到最适合书写的程度。
彼时,毛笔经过蒙恬的改造,是书写的优秀工具,不过,价格低廉且可用于书写的纸张还没有被研制出来,而刘大成的计划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
“刘哥,我们要造纸,需要一些前置的东西,比如说楻桶、重锤等物件,还需要一个场地,这个驿馆肯定不行,动静太大,容易惹出不必要的事端,还需要大量的水,这个驿馆怎么看都不是合适的地方。”王勇说。
“二位师傅,我们家可以为你们提供场地!”韩信说。
“妙,场地有了,就差生产工具了!”王勇说。
“我们可以用木材做楻桶,这个东西不复杂,就是一个圆形的无底桶,就像个烟囱一样,主要是用来将桑麻煮成纸浆。”刘大成说。
“好的,我们还差最后一样东西——钱,用来购买各种物品!”王勇说。
“这个东西还不好办吗?”刘大成说。
王勇和韩信面面相觑,韩信说:“师傅,如果钱好办,那我可能就不会被打成这样子了。”
“哈哈……韩信啊,这个事情对于你不好办,但是对于师傅我们来说,太好办了了,不过我先得问你借点东西!”刘大成说。
“师傅尽管说,只要我有,您尽管用!”韩信说。
“好,走我们去你家吧!”刘大成说着,带领王勇和韩信出门。
韩信家在城外稍远的地方,他们家有一小块地,都种着小麦。有一间带有一个小院子的屋子,屋子的后面有一座山。
“好了,韩信,我已经看到,你们家有我要的东西了!”刘大成说。
“师傅,您是要什么东西?”韩信问。
刘大成手指着小麦地说:“小麦!”
王勇和韩信都摸不到头脑,沉吟半晌,王勇说:“刘哥,你是要去买小麦?”
“当然不是,你看着,我做给你们看!”然后从韩信家拿了砍刀,上山看了很多竹子,回到韩信家,给了韩信一个规格,让韩信削竹子。韩信自幼就干农活,对于削竹子这种事情,简直是轻车熟路,不一会儿便削好了一大堆。
刘大成用木柴生了一架火,然后把新鲜竹子放在上面烘烤,并用手弯折,不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圆环,然后把韩信削好的竹子用经纬交错的方式放在圆环上,用剩下的竹子细条绑好,最后再把提前做好的一个形似矮木桶的东西放在这个上面绑好。
王勇终于看出来了,大声说:“刘哥,你是要做蒸笼吗?”
“孺子可教!”刘大成说。
“据说馒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昭王作蒸饼。”王勇说:“我在网上看的。”
“哈,真孺子可教,来来来,你看着。”然后问韩信:“你吃过馒头吗?”
“师傅,啥叫馒头?”韩信问。
“那你见过蒸笼吗?”刘大成又问。
“师傅,啥叫蒸笼?是龙吗?”刘大成大笑,说道:“小王,网上说秦昭王作蒸饼是他的事情,另外,你见过一个大王亲自下厨吗?除非你说秦昭王嬴稷幼年为质子的时候做过我还可能信,但是如果他们做质子的时候都能做出馒头,为啥现在街上都没有?你要知道,馒头可以有效解决粮食产量少的问题,你想想,秦昭王是始皇帝的曾祖父,这么多年,这么有效的能解决饮食问题和行军打仗粮食携带问题的方案,秦国会不推广?”
“对啊,如果真的已经有这样的方案,不可能见不到啊!”王勇笑着说。
“师傅,啥叫网上?”韩信又问。
刘大成和王勇都笑了。
和面、没有酵素,只能等待面团自己发酵,刘大成和王勇在韩信家住了一晚,第二天面团发酵完毕。切面、蒸馒头,用了半天的时间,馒头终于出炉了,刘大成从小就会做馒头,出炉后,韩信抢着品尝了一个,给了一个“这辈子吃过最甜的面饼”的称号。这次做馒头馒头主要是为了做赚钱实验,做的稍微大了点,但是没有做太多,韩信估算总共用的面大概值1.5个秦半两,总共有九十九个馒头,秦朝通用钱币秦半两购买力相当高,这搞得刘大成有点不好定怎么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