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接上回分析
3、凭借市盈率(PE)、市盈率相对增长比率(PEG)和市净率(PB)这三大基本的财务指标就能准确地评估股票正处于低估值区间还是高估值区间,从而制定买卖策略。
很不幸的,我们又要开始学指标了,毕竟如果我们要知道一家公司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需要看的肯定就是数字。
不过万幸的是,本章我们只用学三个。
(1)市盈率(Prigs Ratio,简称PE)
我们打开任何一个股票软件,点进某一支股票界面,软件上直接就会告诉我们市盈率PE是多少。
PE代表了这个公司的股价是它每股盈利的多少倍。
换言之,PE是一种倍数概念,这种倍数衡量一家公司的市场价格,究竟是它每股能够产生收益的多少倍。
比如公司A每年给股东每股赚10元,该公司的股价是100元,市盈率PE就是10。
当PE等于10,代表公司A如果按照目前的赚钱速度,得再赚10年才能让公司价值真正等于它目前的价格。
当PE等于60,代表公司A如果按照目前的赚钱速度,得再赚60年才能让公司价值真正等于它目前的价格。
大家发现了么?
PE其实代表的就是按照目前的股价和公司的赚钱能力,市场基于这家公司的估值究竟透支了它未来多少年的业绩。
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
如果我们给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定一个PE,该学生本科毕业,毕业后在二线城市找到了一个年薪十万的工作,这个年轻人的估值如果是1000万,那么PE就是10倍,该年轻人得工作十年,每年收入都得是十万才能让他的实际价值等于我们给予他的估值。
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市场基于它的PE往往不同,有些行业因为稳定且有前景,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给出的PE往往就高,反之一些夕阳行业市场给予的PE相对就低。
大家如果知道了PE的定义,就应该明白PE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一定靠谱。
比如我们刚才给那个年轻人估值1000万,但他接下来的每一年赚的都是10万是不是确定的呢?
很显然,不是。
这个年轻人可能因为刻苦努力,勤奋上进,又会做人,获得了领导的赏识,于是升职加薪,第三年就拿到了30万年薪。
但这个年轻人也有可能下个月就发现这份工作不是他喜欢的,觉得做起来没激情,没干劲,于是突然换了一个年薪五万但他喜欢的工作。
再或者这个年轻人没换工作也没升职加薪,但他就是很倒霉地有天被情敌盯上,然后这个情敌还是个混混,本来只是想教训下他,结果一个不小心把这个年轻人给捶死了。
当然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极低,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就像广场上突然飞来的黑天鹅一样。
人的命运是不可精准预测的,资本市场亦然。
PE只是在控制了一堆变量以后,告诉我们:目前这家公司值多少钱。
既然是市场给出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自然就会虽然市场行情波动,而且不同公司之间差异也比较大,有些公司护城河很长很宽,竞争对手少,产品又好,市场上的投资这愿意高价买这些公司,故市场给出的PE在30以上。
而有些公司常年受冷落,PE徘徊在10附近,一趴不动就是好多年,只有遇上个大牛市才有可能被吹起来一下。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正确看待PE,虽然很多书上说高于30倍的PE基本就是高估了,低于10的PE就基本可以买进了,但也不是绝对的,很可能你买了一个PE小于10的公司,你以为捡了一个便宜,谁知你买入后发现它的股价三四年都不涨,有些不仅不涨,反而还变成ST然后直接退市了。
所以,虽然一家公司目前的市盈率PE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上雪看来,公司某天的PE就如某同学某次的单元测验成绩,分数我们看看就行,不必太过较真。
什么应该较真?
就是这个学生从入学以来历史上所有的成绩平均数,或者说这个学生在全班排名的名次的平均数。
从历史来看,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25.34,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56.67,标普500的平均市盈率为15.95,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为27.32。
我们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不同板块里上市的公司,市场基于的平均估值往往不一样,但如果我们将时间拉得足够长,就可以得到一个分板块的PE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可以模糊地告诉我们,某家公司目前究竟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