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眉头紧皱:崇祯说的这些情况,在很多历史类网络小说中都有提及,并不出乎意料。现在的问题是,凭着朝廷水师的这点家当,要想支撑13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实在是很困难。而且在他的构想中,水师还必须支援陆军作战,这就更勉为其难了。

不过张航本来就没指望朝廷水师,他另有筹谋:“父皇,南方地区的水师呢?不能调来帮忙么?”

“南方?”崇祯感到意外,这一点他还从未想过。

“儿臣听说,郑芝龙麾下的水师规模不小,而且精于海战,为什么不将他的人马调一些过来助战呢?”

“皇儿说的是那个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啊?”崇祯摇摇头:“朝廷之所以招降他,只是希望他不要祸害南方沿海的百姓,可从来没指望他为国效力。”

张航不得不承认,父皇对郑芝龙的定位还是比较精准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灭亡后,郑芝龙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然而郑芝龙此举,只是为了个人的权位,并非真的想光复大明。一旦形势突变,在满清许以闽粤总督之位的利诱下,立刻选择了投降。

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信赖,但郑芝龙有一个儿子,那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郑森,后来被隆武帝赐名“郑成功”。

“父皇,郑芝龙固然不能指望,但是他手下那么多的人,还是有不少忠勇之士的,只要从中选好领军人物,在朝廷大军征战宁、锦时,一定能帮上大忙。”

“哦?”崇祯听了很感兴趣:“皇儿说的这个领军之人是谁?”

“郑芝龙长子郑森,可委以重任。”

“郑芝龙之子?”崇祯有些不悦:“这父子俩,难道有很大差别?”

“父皇,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郑森的忠君爱国之心,堪比日月,跟其父大不相同。”

崇祯感到惊奇:“皇儿怎么知道这些事?”

张航知道崇祯肯定会问到这个问题,早已想好了说辞:“师傅常教导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儿臣在读书之外,也常常关注天下大事,这郑森的情况,儿臣曾多次听人说过。”

“风声雨声读书声”这副对联,是明末的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前世里,张航看过的网络小说,对于东林党的评价可并不怎么好,只有这副对联,普遍受到赞赏,因此他特地加以引用。

“好,好。”崇祯连声称赞:“如今国事艰难,皇儿能关注天下大事,为朕分忧,朕心甚慰,不知道这郑森多大年纪?”

张航想了想:“不到20岁。”

崇祯摇摇头:“还是太年轻,怕是难以担此重任啊。”

“父皇不必担忧,郑森的叔父郑鸿逵,也就是郑芝龙的胞弟,曾经跟着郑芝龙一起在海上闯荡多年,海战经验丰富,对朝廷也颇为忠心。有他在旁边帮衬着,郑森指挥船队是没有问题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