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

号角再起,赵军东岸军阵缓缓而动。

面对着平缓区域的是骑军方阵,他们能够依靠战马的速度快速通过死亡平原,规避秦军弓兵的袭击。而面对壁垒,骑军的办法不多——垒土法算是其中最好的办法了。

在最前面的几排骑军,皆着重甲,战马眼睛也被蒙住,关键部位更是有甲胄覆盖。因为他们要承受最先最重的打击。他们除了腰间的弯刀外再无其他武器,这是为了减轻战马的负重,同时每人背了一大袋的土块,需要他们扔到壁垒之下——三排的土袋,足以在壁垒前铺就一条坡度,为后续的骑军冲锋提供有利的地形。

在背土的骑军后面是手持短弓的骑军,他们要为前军提供一定的弓箭火力压制以减轻压力,同时他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冲锋,将前军铺就的土坡压牢以保证后续骑军突入通道的顺畅。

最后面的骑军则是手持长矛,腰佩弯刀的突骑军,他们是骑军真正的搏杀主力,负责突入壁垒,斩杀敌军。

在有丘陵起伏的地区,赵军部署的则是步军方阵,可以依靠起伏的地形规避一些空中打击。

在步兵阵最前面的毫无疑问是两排的盾兵,左手持有长盾,右手握着制式佩刀。

盾是由木质的底芯制成,上面蒙上一层浸润过油的牛皮,四周再以铁皮固定,中间又钉有铆钉,铁皮加铆钉的设计让箭矢很难钉在盾面,更难以穿透,而大且厚重的样式给予了盾兵最大的防护。

盾兵之后是两排轻步兵,也是最最危险、最最厉害的兵种,他们身形不算魁梧,身无甲胄,更无头盔,只有手中泛着寒光的长刀显示着他们的勇武。他们是战场的死神——跳荡兵。行进中躲在盾牌之后,一旦接触后便跳荡出来对敌军进行杀伤。而为了足够的灵活,放弃了所有的防御,拿着最锋利的长刀,专为收割敌军,打破缺口而存在。

跳荡兵后是身着扎甲、手持长矛等长兵器的步卒,他们可以从盾牌上方的缺口伸出长矛给予敌军杀伤,同时也能抵住敌军的盾牌隔离出战场,给自己的跳荡兵和后方的弓兵腾出作战空间。甚至如果骑军来袭,长矛也能对骑军造成一定的威胁。一寸长一寸强,在战场之上长矛兵从来都是步军的中坚力量。

长矛兵之后,是身着铁甲,左手绑着小盾,右手握着制式长刀的步卒,这是攀登壁垒的主力,有一定的防御力,也有不小的攻击能力,却都不太突出。(简称炮灰。)

步军阵后则是弓兵及其他的攻城机械部队。

咚咚咚……战鼓响起!

骑军校尉挥剑一指,骑军阵线呈锥形阵分批出发,最前面的重甲骑兵很快将速度提升起来,随后的弓骑兵不疾不徐地匀速前进,而最后的轻骑兵还在保存着体力,缓缓前行。

随后步军校尉也是拔剑出鞘,盾兵将长盾举起,一个个小的方阵组成钩行之阵向壁垒推进。而弓兵也藏身于钩行之阵后,正准备搭弓射箭。

秦军这边听到赵军的号角声,也是忙碌了起来。

骑兵克星的床弩已经摆放到位,一百二十名壮汉正在缓慢地推动绞盘,进而拉开牛筋制作的弩弦,手臂粗细的“箭矢”被安放在床弩之上,巨大的三棱刃铁镞上还遗留着血色的斑痕,彰显着它的武勋。(床弩的箭矢一般都是重复使用的,尤其是箭镞,由于制作工艺要求十分高,用铁也巨多,足够坚硬使得战后的损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战后一般都会想办法回收。血斑也就这样留了下来。)

抛石器已经从库房中推了出来,石弹、火焰弹,更重弹药已经摆放在一旁,几十名兵卒在屯长的指挥下调整着抛石器的角度与位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