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卖胡辣汤的摊位上找了个凳子坐下,胡辣汤还没上,村长李来福就开口说道:

“向东,你哪来的钱买的这么多东西?”

“李叔,您就是不问,我也正要和您说哪!之前您给我的五毛钱都用来购买治疗常见病的东西了,那些吃的,是刚刚我无意中在路上捡到的一块钱买的,想着这种钱留在身上不安全,还不如尽快花出去来的实在。”

“自从加入咱们李家村后,李叔和大家伙对我多有照顾,我就想着以您的名义给他们买些吃的,希望您不会介意。”李向东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套说辞说了出来。

“捡的?”

李来福虽然有些不相信李向东能在人来人往的大集上捡到一块钱,但也没有深究。

不管李向东这一块钱的来路如何,但起码没有独自享受,还想着大家伙,不但都给买了吃的,还给他涨了脸,就是他想责怪就没有理由。

“下次别这么乱花钱了,有钱了自己留着,你现在刚刚安顿下来,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置办。”

李来福正想多嘱咐李向东两句,这边的胡辣汤就端上来了。

一碗胡辣汤虽然不贵,只有三分钱,但自从这两年村里都吃不饱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吃,不免也有些嘴馋了。

就着烧饼、肉盒和煎包,将一大碗胡辣汤喝下肚后,才感觉肚子热乎乎的。

饱了。

因为还有其他人还没有吃的缘故,两人吃完就赶紧替换下一组人过来,如此之下,十几分钟后,轮换了三四次,众人才都吃完。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赶大集时能吃饱,并且还吃的很好。

不过也有些人不舍得吃,如一队长李金来,就是想着家里的自己媳妇和小子,只啃了半个烧饼,将剩下的用油纸包裹好,揣进了怀中。

众人吃饱喝足,即便像平常一样,将摊位摆到了大中午,也并没有觉得有多饿。

眼看着大集上的人越来越少,村长李来福便招呼众人将剩下没有卖出去的货物装车,准备返回李家村。

这次拉出来的农产品还好说,都卖出了一半多,毕竟都不要票,卖的也相对容易一些。

同样,在大多摊位贩卖的都是农产品的情况下,竞争十分激烈,李家村这还是在降价的情况下才卖了一多半,有很多摊位上的农产品都只是卖了一小半。

也有不少以物易物的,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粮食无疑是以物易物中最紧俏的存在。

所以,李家村的农产品虽然以底价卖出了一大半,但回去时三辆牛车上所装的货物却并没有减少多少,反而多了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

至于李家村的主要营生竹筐,即便不用票,只用钱便可以购买,也只卖出去一小半。

这还是降价后,如果不降价,恐怕更会卖不出去。

在李向东看来,竹筐卖不出去到不是竞争激烈,恰恰相反,用竹子编织的竹制品并不多。

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竹筐样式普通,不但个头大,还十分沉重,即便实用性强,但却让人产生不了多少购买欲望,毕竟这东西并不是什么必需品,也有其他可以代替的东西,所以才会被人们所不喜。

“李叔,咱们村里的这些竹筐都是谁编的?”李向东好奇道。

“怎么?想学啊?”

虽然这次赶大集并没有卖出多少竹筐,李来福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见李向东这么问,还是打趣道。

“想啊!”

“我老家那边就没有竹子,所以对这种竹制品看着很新鲜,如果能学当然最好了,这样我也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

李向东这么说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有可以随意变幻的万能粮票固然好,但现在在他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经济来源,根本说不清楚变幻出来的钱或票证是从哪里来的。

只有先找到一个营生,赚了钱,之后变幻出来的钱或票证也便有了说辞,不用每次都以“捡的”来搪塞。

“哈哈!那你可找对人了,咱们李家村别的手艺没有,但是编竹筐的手艺倒是一绝,在咱们这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

说道竹筐,李来福连带着心情都好了不少,滔滔不绝的给李向东说起来关于李家村竹筐的事。

其实,李向东早就知道李家村竹筐的发展史,甚至比李来福这个村长知道的更详细,连以后四十年的发展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