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采药奔波忙,风餐露宿习为常。

卖货收入贴家用,年底额添新衣裳。

------

老家有很多“跑山”的农户。

这些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差不多三个季节长在山上,采集各种市面上收购的药材卖钱,每年的收入少说也得有两三万元,农忙的时候就先干自己家里的活儿,闲下来就上山,自己说得算,谁也管不着,过得悠闲自在。

前一年,兄弟俩做升麻的时候,没有收过一份儿农户的货,不是不想收,而是量实在太少,主要都被中间贩子把持着,农户卖不上价,兄弟俩还嫌加高,问题就出在中间商。

这些中间商每斤加价一两毛钱很正常,但这会大大增加药材的成本,鲜品加价一毛,干品就至少增加五七八毛,如果加价两毛,那增加的成本肯定就过一块钱了。再加上这些人有时会往鲜货里洒些水或掺些泥沙,无形中就压低了利润空间。

面对这些人,天明有苦难言,他也很想改变这样的状况,但短时间内还实现不了,毕竟这些人能够保证鲜货的供应,人家收货也辛苦,赚的也只是辛苦费。

兄弟俩时不时感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该多好,但来年的生产,还真就得指望着这些人,想自立门户,门儿都没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些“跑山”的农户也想卖个好价钱,每斤多卖出一毛钱,一年下来就多收入好几千,谁都想这样,但跟天明一直联系不上。

天明平时也找不到这样的农户,不可能挨家挨户打听,只是偶尔碰到了或者别人介绍,留个联系方式,等着对方打电话卖货。

“晚上好。”有一天,天光收到老家一个农户发的信息,对方接着发了几张鬼箭羽的照片,“你收这个吗?”

“收。”

天光转手给对方打了电话,细问了一下情况,原来这个农户手里有些货,倒也不着急卖,毕竟量很少,天光让对方梳理一个清单发给自己,这样好决定怎么收货。

接着,两个人又聊了些别的,让天光开了眼界,算是意外收货。

原本天光一直跟这个农户村子里的另一个人有联系,偶尔也收那家的货。

“你认识老王吗?”天光问这个农户。

“哪个老王?”这家农户周围有不少姓王的。

“就是那个种五味子的。”这个具有唯一性,那个村子就有一家姓王的种五味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