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王迎晗的内心深处盖起了一间石屋,里边住着一个教书先生!——
外乡的老婆婆没有找到自己的孙子,却留在了百家村,住在王迎晗的家里。由于老婆婆眼睛不好,看不到太多东西,村里人都叫她“瞎婆婆”,而王迎晗不这么叫,没有“瞎”字,只称为“婆婆”。
当然,留在村里也要走个过场,那天,村长和几位年长的乡亲来到王迎晗家里,简单地看了看,没问什么,说了几句家常,就走了。
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不爱说话,临走时,深深地叹了口气,大概是代表过场走完了吧!
这样一来,王迎晗家里又有了新成员,组成了老少三代的家庭。而这对于有老下有小的王迎晗来说,是有生活压力的,她整天忙忙碌碌,不停于劳作,很辛苦。但不知为什么她没感到怎样的累,她觉得比以前充实多了,日子过得也踏实,脸经常泛起笑意,那是快乐的样子!她的生活有了奔头!
王迎晗给孩子起了名字,叫“王天生”。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孩子是捡来的,不知道生身父母、不知道来至何方,是老天爷给的,就叫“天生”了,而姓氏随同王迎晗,因此就有了“王天生”这个名字。
王迎晗照顾婆婆很细心,就像自己的亲娘一样。
而婆婆虽言语不多,却也知晓情理,经常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理。不过奇怪的是,婆婆好像懂得很多,总是告诉王迎晗怎样做事情,王迎晗也都听的,有的时候还跟她讲会发生的事情,像个算命的!只是算的很准!
在这个家里似乎还有一个人,一个男人,他住在王迎晗的心里。他中等身材,清瘦的面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为人和气、心地善良、正直勇敢、能文能武,他已经在王迎晗的心里住了很久!他是谁呢?
他叫赵文楷,是镇来的教书先生,村里人都叫他赵先生。
他来之前,百家村没有学堂,他来之后,百家村就建了学堂。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在学堂念书,而王天生没有进学堂,因为家里不宽裕,进学堂念书总是要交些钱的。他要在家里干活,他想让家里宽裕起来,他想让娘和婆婆过好日子。
起初,王迎晗是不同意王天生不进学堂的,可是婆婆说:“不念就不念吧,他会识字的,他会有出息的!”加之王天生的执拗和家中却不宽裕,王天生也就没有进学堂了。
但王天生还是识字了、读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天生是喜欢读书识字的,每当山拾柴捕猎、下河捉鱼时,就会在路过的学堂窗外听一听教书先生赵文楷讲的课。后来,赵先生发现了他,仔细问了他家里的情况,特别问了他的身世来历,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王天生也都一五一十讲了。不知怎么的,赵先生很愿意和王天生说话,很投缘的样子,王天生虽然岁数小,但他能感觉到赵先生为人和善,是个好人。这样,两人渐渐的熟悉了。赵先生就在私下闲时教王天生读书写字,还教他武艺。两人成了师徒关系,王天生管赵先生叫师父,师父叫他天生。
赵先生就住在学堂旁的石屋里,屋外的柴垛总是堆得老高,那是徒弟给师父拾的柴。
王迎晗很感激赵先生,但这还不能让他住在自己的心里,能让他住在自己的心里,应该是从那一件事情开始的。
那是赵先生刚到百家村的时候,村里有个二流子叫刘二,平日里好吃懒做、偷鸡摸狗、欺负弱小,没有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他,他就经常去找王迎晗,想和她好,讨她做老婆。可王迎晗很讨厌他,每次都怒气地把他赶走。
他家是村里的老户,还拖了媒人来说亲,被王迎晗拒绝了。
刘二却不死心,那天他和王迎晗在村里的小路走了个碰面,王迎晗准备侧身走过去,刘二赶忙堵在她前面,王迎晗躲到另一边,刘二也跟着堵到另一边,还嬉皮笑脸的。这样来回好几次,王迎晗一不小心踩到路边的泥水里,浸湿了鞋袜。
“哎呀!小心点啊!”刘二一脸坏笑,假惺惺地说,“来,哥帮你擦一擦!”说着就弯腰去摸王迎晗的脚。
“能让个路吗?”王迎晗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教书先生赵文楷。“快走啊,大家都等着赶路呢!”他又说。
刘二看出赵文楷是故意的,心里又恨又恼,瞪着眼骂道:“你是哪来的愣头?非他娘的从这走!”
“这路是人走的,挡路的可不是好狗!”赵文楷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