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像是看穿了对方的心思,说:“鲁大人请放心,刘皇叔能携民共进,证明他是善良之人,绝不会对贵邦另有所图,不接任荆州牧一事就是证明。虽然他目前兵微将寡,但毕竟是汉室宗亲,更是一位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好志士。我已决定尽己之力,助他创基立业。”

鲁肃一听,想:“此人真不简单!我还没说出口,他已经把我的话给堵住了。”

刘备说:“鲁大人此番前来,说明孙将军对此事极为关注,刘某盼望能早日与他见面,共商退曹之计。”

鲁肃说:“正是,正是。刘皇叔的英名早已传遍江东,在下亦深表佩服。我愿尽绵薄之力,助皇叔取得敝邦之助。”

刘备谢道:“得鲁大人此言,刘某感激不尽!”

孔明也表示感谢。鲁肃问:“不知孔明先生有没信心说服我家主公?”

孔明笑道:“我自有办法,鲁大人请勿操心。”

鲁肃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孔明又说:“不如我们趁早过江东吧,不知他们见到家兄没有。”

鲁肃说:“好吧,我俩一同去见孙将军吧。”

孔明对刘备说:“主公,我得准备动身了,顺便带上雷将军和小苗。”

刘备不解:“带志鸣没问题,可为何要带小苗去?”

孔明摇扇说:“小苗乃荆州大屠杀的百姓见证者,带她一同去见孙权,应该对我方略有帮助吧。”

刘备想了想,说:“好吧,就让他们俩和你一起去吧。”

孔明找到了志鸣,具言其意。志鸣说:“愿随军师一同前往吴国。”

鲁肃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起程吧。”

于是,孔明一行随鲁肃乘船径往柴桑而来。刘备事后自去夏口不提。

在船上,孔明夜观天象,自言自语道:“这一次,两军联合抗曹,势在必行哪!战事即将来临,看来这场战争非同小可,乃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他望着星空,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不祥预感。

在船舱里休息的鲁肃也心事重重,他想起出发前,孙权对他说过的话:“友者,能共苦也敌者,不能同甘也。对方是敌是友,无法在战时体现,只能在战后暴露。不管如何,必须先保证我东吴的利益。该怎样做,你自己决定吧。”

志鸣也感觉到战争步伐的逼近,对他而言,此战将涉及人类与神人类,乃一场意义非凡之战。他不确定自己能否在本战中将白虎队一网打尽,但他发现,斩魔神剑这几天总是时而发生轻抖现象,仿佛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赵云和孙乾来到吴宫,见了诸葛瑾,呈上书信。诸葛瑾看罢,说:“辛苦二位了,此事包在我身上。”

赵云、孙乾齐齐谢过。当晚,诸葛瑾安排他们在馆驿住下。

后来,孔明在鲁肃的指引下见到了兄长。兄弟相见,亲情尽现,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深深感受到亲情之可贵。孔明让其他人到隔壁书房等,他想和兄长私聊。

“大哥,好久不见,还好吧?”孔明高兴地问。

“还好。二弟,你出来当了官也不跟我说一声啊!”

“实在抱歉,我一直没机会联络你。现在知道也不晚啊!”

“是啊,你当了刘皇叔的军师,我真替你高兴啊!唉,只是三弟没出息,还是穷书生一个。”

“大哥此言差矣。书生虽平凡,但起码代表了知识,并非一定要出人头地才算有出息,修身养性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就如吾师水镜先生,不也是闲云野鹤吗?像我这样,成天带兵打仗,日晒雨淋、朝不保夕的,难道比他们好么?”

“二弟的见解始终那么独到,令人钦佩不已。对了,州平他们还好吧?”

“在出山的前几天,我还和州平到襄阳游玩了呢,他说准备去一趟冀州,不知去了没广元、公威也很久没联系了。不过说实话,依他们的个性,估计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那倒是。有机会我真的好想回隆中一趟,和他们喝喝酒、叙叙旧,很多年没见了只是有些事情,让我无法抽身离开这里。唉,进了官场,关系都疏远了。”诸葛瑾仰天长叹,似有难言之隐。

孔明见他似有心事,便说:“不用担心,找个机会,我陪大哥回一趟隆中。说实话,若不是念在刘皇叔三顾茅庐之恩的份上,我根本就不会到这儿来,依旧在乡下过着闲散自在的生活,虽然过得平凡,但起码安稳舒适。”

“哈哈,你还是那么向往自由呢!”

“对我而言,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可你还是出山了,说明你的内心还是有很大政治抱负的。”

“这点倒是没错,可现在离我建立大蜀国的梦想还很遥远。”

“大蜀国?难道你想帮助刘皇叔夺取西川?”

“嗯,这可是我出山的初衷所在。”

“慢慢来吧,当务之急是说服我主公帮助你们。”

“大哥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对了,我有一件事想请教大哥。”

“二弟客气了,请讲。”

“今早我和鲁大人经过闹市时,看见一大群人在围观着什么,好像里面有几个人在宣传着一些理论。”

“二弟听见了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