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来信,傅忠没有收到半点朝廷信息。这么大的事,他不信朱元璋没有动作,最后的结果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父亲不提,只有三种可能。
一是开的小会,不牵涉总装部门,他不够资格,不知道内幕。
二是大朝会,不管结果如何,那是要明发天下的。估计朱元璋对付自己这个小小知府,不愿这么做,小题大作,对他没有一点好处。
三是一般朝会,他知道了内幕,但不敢说。朝中大臣,不是任氏兄弟这样的二百五,知道事情的轻重。
敢于插手傅忠的事,只有徐达与李善长二人,他二人的态度,不管怎样,都是傅忠不敢触碰的存在。
这才傅友德不敢提及的缘由。
朱标为朱元璋隐瞒,这是不用考虑的事。
朱珣不知内幕,就是知道内幕,她也不便向傅忠透露。真要向傅忠透露,她的人性倒是值得怀疑。
西周时期,郑国有一位权臣叫做祭仲,他的权利很大,甚至大到拥有废立大王的权力。当时国王是郑厉公,他与厉公的矛盾不可调和。当厉公要动手时,被其老婆雍姬觉察。
雍姬是祭仲的女儿,此时,摆在雍姬面前有两和选择,一边是自己心爱的老公,而另一边却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父亲,对于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雍姬也一下子做不出选择,于是她便跑到了母亲那里,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结果她母亲回答道:“人的一生,可能会遇见一些疼爱你的人,但是对于父亲的爱,世界上唯有一份。”
这就是“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出处。本来该词的含义指的是女人可以选择的丈夫很多,而父亲只有一位,后来该词却渐渐引申为女子的不检点。
从原本的意思来看,雍姬母亲的回答,已然成为了流传千古的至理了。
傅忠提着心,他不想与朱元璋翻脸,让朱珣处在尴尬的地步。用人性来考验爱情,得出的结果不是浪漫,而是灾难。
朝廷的亲友,或是无心,或是有意,瞒报了消息,自己却不能对此等闲视之。怎么做到耳聪目明,该把裴述放出去了。他是自己无心插柳的结果,没想到这个人能力如此之强。傅忠想到了几天前的事。
几天前,裴述把黄子澄与齐泰的争论告诉了傅忠。
看到傅忠用如此残暴的手段对付任范,温室中的两朵小花吓破了胆。
回到居所,自以为是背人的地方,他俩露出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却没想到隔墙有耳。
黄子澄激愤说到:“这个屠夫,不知施政当以得人心为先,如此残暴,他在向谁示威,我要上折参他。”
齐泰忧心忡忡说道:“按任范的作为,怎么处罚都不为过,但刑案自有他的章程,这样的手段倒是天下罕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