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在清朝时期就建起“前门火车站”,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慢慢发展起经济。
期间被一群强盗冲过烧过,解放后又在此举行了几次重大活动,有过屈辱,也迎来过辉煌,门头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现在还好,多年发展建设,已经隐约有商业街雏形,大栅栏就是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
后面慢慢又有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店铺,为日后的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走吧,来都来了,进去逛逛,饿了里头有烤鸭店,中午就在外面解决。”
“会不会很贵呀?”
“不会,花不了多少。”
两人驻足门前观望,随后进去,逛荡在人员密集的街道上,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携裹着向前。
秦京茹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瞪大眼睛四处打量,看什么都新鲜。
这是街市市井气的最好体现,信息时代逐渐消失,到最后彻底不见,沦为忙碌的牛马们偶尔的回忆。
“你去粮站买点儿粮食,我去扯两身布给你做衣服。”
“我不用衣服的。”
“不穿?行了,听话。”
“唔......好吧。”
抗争无果,秦京茹撅了撅嘴,也就答应了。
郑家明便给了钱和票,他中专毕业后响应号召入军,户口就被办成了“城市集体户口”,落实在军队,后迁到三钢厂,落实在单位。
本质上和城市个人户口还是有区别,主要是吃的方面,一个人的口粮要供两个人吃,但也有办法,就是去“黑市”买粮票。
手里粮票暂时还够,郑家明不担心,但也要尽快转正,集体户口目前转家庭个人户口,执行58年的文件,要有正式的单位出具的证明,其他条件也有,但比起后面动不动叫人买房的操作,还算是好。
他又是干部,部队转业,比起一般人有一定“特权”,62年有个津门人事保卫科的干事,基本情况同郑家明差不多,但人家什么手续都没要,到单位工作一个月,老婆孩子一家人户口全部落实。
这就是......嗯。
支开秦京茹,也是想到再过不久是这丫头生日,郑家明想给她置办一件礼物。
遂独自进了绸布店,四处张望打量,里头规模还不小,光柜台就有三到五个,生意挺好,人员忙碌,每个售货员头顶各挂一条与地面齐平的绳索,装一简易的滑轮装置,下面吊一篮子,连通后面仓库,缩减了取货的时间。
“要点儿什么?”
郑家明只看不买,引起了掌柜的注意,现在该叫什么来着?
老板娘?
哦~~私方经理。
他转过头,见一齐肩短发的女人款款而来,打扮的跟学生一样,却也无法掩盖身上那股气场和与生俱来的妩媚。
“想给我媳妇儿做身衣服,您这儿能做衣服吗?”
“哟,看你年纪也不大,都有媳妇儿了?”
“多新鲜呐。”
陈雪茹生性泼辣、洒脱,很自来熟,虽然现在低调很多,旗袍都不穿了,但还是调笑几句才恢复正经。
“我这儿是卖布,但有裁缝,你想做什么样的?”
她扭头朝旁边点点下巴,郑家明见有工人在缝纫机前工作,于是跟着陈雪茹去挑选布料。
“这都是上好的料子。”
“我也不懂,要不陈掌柜帮忙挑挑?”
“你知道我?”
郑家明点头微笑。
“远近闻名,远近闻名。”
陈雪茹受到夸赞,心里高兴。
“既然知道我,也别什么掌柜不掌柜的了,现在没这叫法,来,叫声姐听听。”
“雪茹姐,陈姐,陈雪茹姐,够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