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何故发笑?”

“我笑刘备大耳贼,又使奸计!”李傕对刘备说的话是半个字都不信,“他一定在潼关已设下了陷阱。”

“一定是!”郭汜非常确定,“他怎么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优势,反而敢和我西凉强军正面作战?”

刘备约定和他们在潼关以东决战。

“可是潼关以东那边的战场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军阀之一的樊稠很是疑惑,“不像能设置陷阱的地方啊。”

“呵呵,刘备那老流氓每次不都是出其不意,谁知道这次耍得是什么诡计!”李傕咬牙切齿道。

“确实如此!”郭汜和樊稠等人都理解了,然后看向安静的贾诩。

“不知先生可还愿意辅佐我等?”李傕把手放在剑柄处,只要贾诩敢说个不字,那就别怪我等刀剑无情了。

“自然愿意。”贾诩自告奋勇来传话,自然是预料到这帮子自私自利之徒会如此了,也是故意来这里当说客的。

他才不会告诉这帮不读书的莽汉,刘备军已经今非昔比了。

如今还没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说法。

因为那位吴下阿蒙如今才十五六岁,住在汝南富陂姐夫家,却已经敢偷偷跟着孙策的部队打山越人,然后被罚在家面壁思过……

长安城,重阳节前一天。

刘备站在东城门霸城门城楼,远望正在帮助农家收割和转运粟米以及播种冬小麦的三万汉军,与十多万辅兵。

他们是“撒兵成豆”,在三辅之地铺开……

这不仅仅是准备打仗的粮草,更多的是体现他刘备军亲民的形象,也是代表华夏人民最广泛的利益群体——农民打天下的。

而后汉到现在农民受伤最多,世家大族土地兼并最严重,底层人民不仅没有升空间,连最基本的生存空间都没有了!

他转身再看看还在执勤的中央禁军各个身穿明晃晃的铠甲,在大街小巷巡逻,各个挺胸昂首,威风凛凛。

此时此刻,此城此军,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唐末那场农民起义及其主角。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屡试不第后写下的这首《不第后赋菊》。

一年就那几百枚铜板,给狗皇帝和大地主拼命打什么工啊,直接反了他!

地主有粮我有枪,地主都为我屯粮!

“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站在他身后的蔡文姬,大眼睛此刻如行星一般闪亮,赶紧掏出竹简和毛笔记录。

“《出征前赋菊》”刘备脸不红心不跳道。

站在他身边的关羽、简雍、郭嘉、荀攸和太史慈等,不管文武全都一脸敬佩地看着他。

好诗啊!

连不喜读书的张飞都能感觉到大哥,这首诗字里行间的磅礴大气。

唯有最后面蹲着的一个头发乱糟糟三十岁“老头儿”,旁若无人地在地边比画着,边对比手中布帛的图画。

他叫马均,受李傕郭汜之乱,从右扶风老家逃入了长安城里,后因进献改良的各种工具,被人嘲笑却被刘备赏识,举荐其为博士。

能不赏识吗?这位可是人称三国第一发明家!

一个星期后,

潼关。

三万汉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关,在杨家庄附近摆开阵仗。

这个杨,就是弘农杨氏,他们主脉与其他关中世家大族都搬到京兆尹了,但是依旧有很多杨家佃农、隐户无力搬迁,被迫留守于此。

现在接到汉左将军刘备的军令,他们全都躲进关西,为大军转运粮草等物资。

正如当初刘备军亲力亲为地帮他们收割粮食一般,他们乐意之至地服劳役。

却没想到刘备如此仁义,每人每天不仅可吃两顿干饭,还有一身单衣领用,以及碎银当酬劳。

这和对面七八万西凉军,驱赶着许多衣衫褴褛的农民押运粮食,不仅要求他们自备餐食,还时不时吃鞭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于酬劳,送你投胎算不算?

“刘备竟然真的敢来!”李傕看着那数万严阵以待的汉军,不禁眼皮狂跳。

好强的压迫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