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府中还在争论不休时,在皇宫内的十常侍早就得到消息,何进准备下手对付他们,都吓得瑟瑟发抖,都不敢回家,纷纷来到宫中,围绕在何太后身边,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太后和皇帝的起居饮食。寻求何太后和小皇帝的庇护,何进再大胆,再目中无人,总不至于当着太后皇帝的面,胡乱下手杀人。

何进府中争论的双方分别是袁绍袁本初和曹操曹孟德,昔日偷看村里小媳妇大姑娘洗澡,私藏女子亵衣肚兜的烂兄挚友今日当堂杠上了。袁绍提议何进以大将军之名号召四方猛将和大批豪强引兵向京都,威逼何后,将军则趁机可领家丁及外地兵马入洛阳闯进皇宫诛杀所有宦官太监。曹操则反对引外地兵马入京,否则后患无穷,直抒其中利害,大将军现在总领朝纲,掌握兵权,掌控朝局,官员升迁罢免,全在将军一念之间,诛杀宦官这种小事,好比火烧毛发轻而易举,有什么好为难的?合乎情理的事情,顺天应人,非要弄得如此麻烦。反而要抛弃利器,寻求外援,等外郡大军集合起来,强者为尊,谁听谁的那还说不一定。正所谓是反拿刀剑,将把柄给了别人,决不会成功的,反而是成为兵灾的借口,成为祸乱的台阶。曹操也反对诛杀所有宦官太监,认为那样杀戮太重,只诛首恶,诛杀十常侍即可,放其他人一条生路。何进的弟弟何苗问道:孟德何故替阉宦说话?莫不是因孟德祖父曹嵩也是阉人,自己乃是阉人之后,故而同情他们。

曹操闻言大怒,摔杯离坐拂袖而去。离开何进府上来到西园八校的营房驻地。

袁绍等人继续密谋,建议大将军写信于西凉军董卓令其率军入洛阳,以为外援,何进知晓袁氏家族累世恩宠,海内士子多系其门生故旧,故而听从。

何进与宦官集团的矛盾俞演俞烈,到了生死相向的边缘。黄门常侍蹇硕写信与中常侍张让赵忠:“大将军兄弟专权,现在与天下党人密谋诛杀我等先帝近臣,是因为我统领禁军,所以暂时犹豫不决。现在我们应当把皇宫宫门关闭赶快将何进抓捕杀之。”中常侍郭胜乃是何进同乡,南阳人,与何氏亲近,同赵忠等人商议后,并没有依照蹇硕的计策,反把蹇硕的信交给了何进。何进下令逮捕蹇硕将其斩杀,收缴其兵符,亲统其手下兵马。经历此事过后,又有袁绍及亲信门客挑拨,因此更加憎恨于宦官。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何苗多次接受宦官的贿赂,因此得知何进商议要杀害他们,多次告诉何太后,请求太后庇护。又进言何后及小皇帝:“大将军擅杀陛下左右近臣,专权以弱皇上。”何后怀疑确实如此,渐渐疏远何进。

至于少帝刘辨乃是一个十二岁小孩,完全不知道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丝毫不理会宦官们的控诉,穿着宽大的龙袍在宫女的陪同下自顾自的在满院子追逐着蝴蝶玩耍。他满面稚气未脱,顽童心性十足,又胆小懦弱,行为轻浮,汉灵帝刘宏对其评价为:“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他对这个长子很是不喜欢,反而对温良贤德,知书达礼,行为举止得当的刘协很满意。欲废长立幼,将刘协交蹇硕,成立西园八校,分大将军何进的军权,对抗何进。刘宏死后,何进直接将刘辨抱上龙椅,逼迫群臣跪拜见礼。刘辩便由皇子成为天下之主,对所发生的事完全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何太后临朝听政,刘辩头戴冕冠,端坐在龙书案后,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魁辅政。其实何后就是一个傀儡,刘辩就是一个摆设,朝廷里的事几乎全由何进做主,较之灵帝在时朝政更为混乱。朝廷政令出了司隶地区自动失效,各地州牧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执行,对自己不利,没有好处的置之不理。各地州牧割据地方虽未出现互相攻伐,但对辖下百姓征兵征税征摇役,百姓无法承受沉重的负担,纷纷卖田卖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成为世家大族的租户,继续卖血给地主豪强只为有一口吃的活命,或啸聚山林成为土匪强盗,继续祸害其他地方平民百姓,裹挟男女老少穿州过府,无视生产,毁坏农田,抢劫州县。这些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破坏力越来越厉害,摧毁一切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东西,势必席卷整个天下,随之人性变得扭曲,烧杀抢劫,奸淫掳掠,无恶不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