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饱受压迫的底层百姓们而言,一席话犹如济世良药,让他们在这被腐蚀得满目疮痍的大明看到一丝微弱的光明。

“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此刻,人群如同打了鸡血,兴奋得齐声高呼。

“铛铛铛……”

铜锣再度敲响,场上随之安静。

众人表现胡昱甚是满意,高兴得振臂一呼道:“为了天下大同,诸君共勉!”

……

圣人提出天下大同概念,可从古至今天下大同过吗?

答案显而易见,没有。

天下大同,连胡昱本都不信。

大同概念,说到底就是胡昱拿来忽悠人的口号,与那‘闯王来了不纳粮’性质如出一辙。

不过,尽管胡昱自认为没能力让天下大同,但是一定会向着较好的方向去发展。

……

胡昱将鱼儿镇更名为大同镇,大同镇下治上、下河两村。

说起来,将里甲制为村镇制,这已经是官府所不能容忍,已然不再简单的被定义为一方暴民作乱,而是实打实的造反。

其实吧,胡昱目前是不想改,奈何金手指逼良为娼,只有设立村镇制才能算是他管辖的地盘,如此才能获取到统御值。

刘家镇上大院,也被胡昱改为镇务院。

胡昱比较惜命,没敢用刘家人,全部换成麾下将士的家属,负责他的日常起居。

而原来的刘家奴仆,都被销毁卖身契,遣散回家中种地去了。

与此同时,胡昱开始下一步安排。

首先,是镇上的孤儿与两次解救来的人一道安置,准备寻一个契机将人全给带进空间,进行各地安置起来,帮他照料农场。

留下来的,只有他麾下四百多人的家属,家属其实只有百来人。

这几天他两头跑实在是累得够呛,要尽快解决农场内的牲畜照料问题。

更为紧要的,是地里粮食没多久就要开始收割,可不能烂在地里。

与此同时,胡昱着手准备武器。

农场中就有一座小型炼钢厂,仓库里就堆放着几千吨现成钢铁,材料倒是不缺。

胡昱也没别的想法,就是取出些让铁匠们帮着打造统一型号的长枪入装到军中,防备后面官府反扑。

至于热兵器,他一窍不通。

武器需要尽早入装,所以胡昱以一天十斤麦子的待遇,将各地匠人聚拢到一起,让他们负责长枪打造。

单是镇上匠人肯定不够,为此胡昱成立了武器作坊,又在各地招募五十人做学徒,跟着老师傅学习,学成后转正为正式匠人,从五斤小麦待遇提升到十斤。

花了两天时间,大同镇一切慢慢步入正轨,治下之民也开始为他缓慢的提供统御值,铁匠铺也开始打造军中需要的武器。

隔天,湾头村有人到访大同镇。

领头的是一青年,跟在他身后是他一家老小。

青年一路观察着大同镇的变化,也是感叹连连,镇上和路过的下河村与以前截然不同,完完全全就是一副获得新生的场景。

青年叫许承德,字奉文,隔壁湾头村人,有个秀才功名,其余人则是他家属。

许承德家里是自耕农家庭,因为他读书的缘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加之崇祯皇帝取消了秀才优免,只得寄身于主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