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为帝?

方国珍坐在主位上,却还是不说话。

严凌知道,此人已经动摇,只不过身为一方诸侯,多少有些拉不下脸来,说那投降之语。

于是他决定加一把火。

“国珍兄。”他突然开口,却没有称呼方国珍的官位。

主位上的人影疑惑地抬起了头。

“你还记得当年你答应,欠我一个人情吗?”严凌微微笑着。

方国珍愣了愣。

时光仿佛回到了当年的严家大堂,那个年轻人手握长剑,呵斥着家丁松绑。

“当然。”他笑了:“你要在这里用掉?要知道这可是我方国珍的人情,宝贝得很呐!”

严凌点点头:“国珍兄,你我若是同殿为臣,岂不快哉?”

方国珍闻听此言,先是沉默了一下,随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似是做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又像是终于放松了一般:

“好,好,好!既如此,我便依你!”

“浙东方国珍,归降吴王!从此愿鞍前马后,为王前驱!”

他从主位上走下,向北跪拜,遥遥冲应天叩首。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方国珍降。

自此,江浙归心。

当然,方国珍的投降自不会是因为严凌那所谓的人情,这不过是给方国珍的一个台阶罢了,就好像曹操平定张鲁,都已经把人家干到老家了,才把汉献帝拿出来,说两句“归顺汉室”,表示你是回归正统,给个台阶。

没有步步紧逼的朱亮祖,方国珍才不会这么好说话。成大事者,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料。

双管齐下,软硬皆施,才不费一兵一卒,克此坚城。

严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吴军全面接管了方国珍的地盘,这次他并没有耍什么小花招。朱元璋也信守承诺,给予了几位兄弟官位,为首的方国珍更是被封归德侯。

不过,老朱还是留了个心眼,作为魁首的方国珍,虽为广西行省左丞,但却是只享食禄,并不上任。

毕竟曾经是一方的诸侯。

但即使是这样,他下半生依然享尽荣华。

洪武七年五月八日,方国珍逝世,葬于南京城东,朱元璋亲自设祭,着翰林学士宋濂为《神道碑铭》以祭。

此一生,亦是不枉。

——

ps:《明史》:“国珍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清朝人对于方国珍最后享尽富贵而死的死法都无法理解,只能说老朱创业早期是真的宽宏。

——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韩宋龙凤十二年,应天。

朱元璋的吴王大殿。

他像以往一样端坐于主位之上。

“各位,有何事务,可呈上商讨。”他发出了指令。

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时群臣已经开始忙不迭地上奏了,这边来一个“某地财政不足,请求拨款”,那边来一个“某地遭到敌军进攻,请求征讨某某某”,热闹非凡。

然而,今天他这句话说完之后,下方依然一片寂静。臣子们就像是商议好了似的,缄默地并不开口。

朱元璋眯了眯眼睛,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

今日的会议,似乎与往常不同。

没有让他等太久,站在队伍前列的几位大臣互相看了看,李善长向左跨出一步,跪拜在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