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掌权者想要做什么,底下人往往就会失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颜晔追求铁器和农耕的想法付诸行动,立马就让部落的族人,必须每天都劳作。
力矛带领十多个青壮负责狩猎,巴万带着十多个青壮负责监视两岸和捕鱼。
妇人们放下采集的活动,除了制作鱼干的妇孺以外,其余都跑去捡柴。
巫则带领十多个老头在烧制木炭,另有两个族人在河里掏铁沙。
几乎每一分人力,都在颜晔的安排下,投入了生产活动之中,就连半大的孩子,都被赶到林子里去找棕色黏泥。
他们的劳动,变成了茅草屋里的鱼干、堆积的木炭、晒干的黏泥堆和一罐罐的铁沙。
这些储备都是为了冶炼和农耕,一旦开始农耕,大量的劳动力就将被捆绑到水田里,没有食物储备的话,农耕不可能快速的建立起来。
假如一边农耕一边狩猎,那么没有精耕细作的农田,不可能筛选出性状足够优秀的种子。
铁器的冶炼,则是扩大部落的工具和能使用的资源,这同样至关重要。
颜晔现在每天,都在尽力的学习部落的语言,按照自己古越语和南岛语的底子,加上超强的记忆力,进步非常的神速。
转眼一个月过去,部落的粮仓多了四座,全部是按照颜晔的意思,采取镂空、抬高地基法建造的。全部都是木制结构,除了防水以外,就是保证里头通风,以便鱼干可以不霉变。
木炭也堆放满了三个垛,铁沙也已经十多罐,棕色黏泥堆成了两座小山。
只是河两岸依旧没有野人的踪迹,即便岛上热火朝天,也不见有野人好奇的过来看看。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也难得的好,几乎每天都是大晴天。
这天一大早,依旧是天气明朗,颜晔让巫召集全部族人。
储备的物资,足够让部落折腾一阵子了,他要开启冶炼!
族人们很快赶来,以户为单位集合在木炭垛前。
对于木炭这种东西,他们都觉得神奇,因为这种黑色的东西烤出来的鱼,要好吃很多。
颜晔望着累了一个月的族人,发现这伙人居然还壮了,不少妇人和孩子更是胖了!
果然,能在蛮荒活下去的生灵,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他们只要吃几顿饱饭,立马就生龙活虎。
“我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同神交流,求神赐予我们部落以强大的力量!”
颜晔的部落话已经能满足基本交流,这话一出,在场的野人先是愣一下,旋即便沸腾起来。
他们已经有好久没有祭祀,就连巫也在忙碌中,忘记了同神好好交流一番。
巫很高兴:“神子,这场祭祀需要准备什么?”
颜晔张开双臂道:“这场祭祀,我需要所有族人参与进入!尤其是青壮,我需要你们这几天一起参与进来!”
部落总共有四十三个青壮,都叫喳喳的表示遵从。
要炼铁,就意味着这些青壮不能去狩猎,意味着大部分妇女不能去采集。
颜晔在木炭垛前,让先砸硬一块区域,然后教青壮垒起小土炉。
分工明确的他们,刨土的刨土,和泥的和泥,垒炉的垒炉。
颜晔根据这些人的特点,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活计。
没有标准的尺子,颜晔只能用自己的身高为参考,准备修建一个一人半高的小土炉。
这种小土炉在铁匠铺里很常见,准确来说是化铁炉,专门将铁沙化成铁水。
在历史上,该技术在汉代出现并成型,是汉代铁产量飙升的关键技术。
核心就在于让炉温升高,可以达到一千二百度以上。
别看简单,大部分文明都没有掌握这项技术,甚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地上还遍地都是这种小土炉。
族人们手很巧,只是领会的本领差一点,这也不能说明他们脑子笨,而是有些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的。
好在颜晔能在整体上把握一切,在他的指挥下,这个小土炉的加料口、出料口都设计合理,还增添了一个简易的鼓风装置。
这个鼓风装置非常简单,运用的是风扇的原理,设计一个鼓风通道,在里头放置木叶片,通过拉钻原理,用人力转动木叶片,就能实现鼓风。
同时为了保温,颜晔还准备在鼓风通道上边,弄了一个保存热量的温室,能够吸纳废气来适度加热鼓风通道里的空气。
这种装置在蛮荒时代堪称精巧,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可控铁的含碳量,也无法更好的去除里头的杂质。
不过只要造出堪用的铁器就足够了,唐代的陌刀也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技术上同小土炉没有多大区别。
三天后,这个小土炉建造完毕,通过点火烧硬检测,颜晔发现这个装置比想象中的要合理。
在小册子上,对这个装置的长宽比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尤其反对将这种小土炉建大。
其中原因是过大的炉子,会导致热量利用率下降,升温的速度也会更慢。
颜晔让人在小土炉旁边铺上一层沙子,又让他们用黏土和草木灰烧制了一些坩埚。
一切准备就绪,他站在晌午的太阳底下,带着族人朝着这个小土炉鞠躬祭祀。
与以往祭祀不同,这一回地上摆着几样祭品,颜晔带着族人们跪跪拜拜。
这套礼仪他不是很懂,好在以往每年上坟的时候,都看爷爷表演过。
而后才是巫带着族人祭祀祖灵,他们喜欢用歌谣和虔诚的朝拜来表达敬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