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间宽敞的会议室里,朱靖堂与一百位学子分宾主而坐。
这些学生们年龄各异,有的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有些则已年迈。
然而,他们都是大明的希望,未来的决策者。
朱靖堂坐在高堂之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下面的学子们。
他以友人的身份与他们见面,而不是大明皇帝的身份,这让台下的学子们感到意外。
他们对天子如此平易近人的态度感到放松,心中的紧张也减弱了几分。
朱靖堂开口说道:“我们的大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走向何方,如何面对新的挑战,这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不要怕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这里没有君臣,只有同志。”
片刻的沉默过后,会场上开始传来窃窃私语声。
很快,这些私语演变成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康有为认为,大明应更加开放,引入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这是大明走向繁荣的关键。
谭嗣同则主张,除了加强与西方的交流,也要警惕西方对华的渗透,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他强调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同时要防止国家在发展中受到外部干涉的影响。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才是大明未来的根基。他主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
李鸿章则尖锐地提出,必须突破封建主义的枷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解放生产力,才能使大明真正走向强国之路。他认为只有彻底改变现有体制,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朱靖堂聆听着学生们的发言,心中对他们的才智和勇气感到无比的敬佩。
这些年轻人的世界观超越了这个时代,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甚至有些观点连朱靖堂都未曾设想。
在这次会议上,学子们不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他们的热情和智慧让朱靖堂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也是一次激发创新思维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交流,大明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这场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天。
终场时,朱靖堂引用了一句古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鼓励所有人要像君子一样,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与会人员对所有人的演讲整理成了一份报告,被称为《南京讲话》。
这份报告成为了大明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也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这场充满智慧的讨论也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让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并坚定了人们勇往直前的信念。
在大明与英国恢复通商后,大明的关税不断攀升,这为学者们提供了庞大的科研经费。
然而,与此同时,西方廉价工艺品的冲击导致大量的自给农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不得不来到城里寻求工作机会。
朱靖堂对这一情况早有准备,他首先将身强力壮的流民招募进军队。
剩下的人则成为廉价劳动力,分派到施工队,参与各地的基建工作。
这一系列的措施带来了一定的代价,但也推动了大明的发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