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七窍,急赶忙赶已走了数十里路,逢人便打听认识三缄吗。

途中偶尔遇到了一位老头,仔细地看了七窍许久,说:“你就是那位去年借住我家,那位常家公子啊!为什么想见三缄?”

七窍说:“想成为他的同学。”

老头说:“这样啊,三缄他是我儿子。”

七窍听到喜出望外,高兴地说:“果真是你的儿子,好难找到他啊!”

李老说:“我儿子前一个月得到道长指示,必须寻访到七窍你,交为朋友。他计划明天就去寻访公子,你和他真是有缘,今天一定能见到他。”

七窍很高兴,跟随李老来到府宅。李老吩呼仆人煮饭烧菜摆酒上桌,殷勤款待。

七窍只想着早点儿见到三缄,就询问李老。

李老说:“我儿子原来打算明天外出去找你,刚巧学馆的老师来了。他们今天一大早就返回了学馆,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

七窍听了,脸色突然变得很不愉快。

第二天拜别了李老,又去追寻三缄去了。连连追赶了好几天,也没有看到三缄的踪影。

而且原先定的一个月远游期限快到,又担心母亲盼儿子盼的望眼欲穿,便吩咐仆人调转方向先回家,主仆两人朝着回家的路急忙忙走去。

几天后到了家,结束了远游。见过老母亲,全家都非常高兴快乐。

此时三缄已到了山阳。山阳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翠柏青松,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

三缄贪玩山水景色,路上也不觉得累,反正一路走着,一路愉愉快快地玩着。

走到半路途中,天色阴暗起来像是要下雨。三缄这一下开始着了急,用鞭子驱赶着马匹,使劲往前跑。

不久,头顶上黑云滚滚,雨点如子弹似的打了下来,风声飒飒大作,一下子山色烟雾弥漫,模糊的看不清前面的路了。

三缄是进也不行,退也不行,已成落汤鸡,进退两难。

青衣小童说:“行李很重,走也走不快,要么去找一个村庄避避风雨。”

三缄说:“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后面又没有一个老农,想问问人家都没有人好问,又去问谁呢?”

小童说:“也是,就找一棵大树暂时避避,等雨止了再走。”

三缄说:“大树也没有,都没看到一棵。”

小童说:“前面是树木森林,肯定有避雨的地方。”

说完就朝森林走去。果然发现了一棵大树,把它围起来都需要好几个人,枝叶繁茂,雨水根本透不进来。

三缄跨下坐骑,小童把马绑好,主仆二人在石台旁对坐休息,这时大雨倾盆而下。

顷刻间,山泉如注的瀑布声,从四面八方的山谷中响起。雨声也越来越大,逛风也越来越猛烈,雷电交加,实在是太吓人了。

看看天色已晚,主仆两人虽然心里十分慌乱,但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犹豫不决如何是好,忽然听到从山谷中传来有人奔跑的声音,看到一个人冒着风雨,急匆匆地朝这边跑了过来,衣服已全部湿透。

奔跑到树底下,将衣服脱下,惊奇万分地说“今天这雨像似银河倾倒,不然雨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三缄暗暗观察这个人,风流儒雅,绝对不是庸俗的人。

于是走过去作揖,说:“先生全身湿透了。”

这人见三缄相貌不凡,待人有礼貌,也拱手回礼问道:

“先生叫什么名字?家住什么地方?为什么乘着车?要去什么地方?想寻访什么人?能不能告诉我?”

三缄说:“我是李氏家人,贱名叫三缄,住在本省,因为寻访朋友不巧遇到下雨躲在树下。”

这人说:“先生是去找什么朋友呢。”

三缄问:“先生住什么地方?”

这人答:“住在不远处。”

三缄问:“先生家族姓氏叫什么?学名叫什么?”

这人答:“姓苏。名叫五常。”

三缄说:“佳名五常,肯定是一个好学君子。”

五常说:“愿意学习。”

三缄说:“我来贵地,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村镇?”

五常说:“有的,只是路有点远,不能直接到达。”

三缄说:“如果这样,今夜就没有地方住宿了,那可怎么呢!”

五常说:“如果不嫌弃的话,愿意做君子的东道主,行吗?”

三缄说:“苏兄如此情深厚义,什么时候才能报答啊?”

五常说:“只住一宿,说什么报答的话呢?现在雨也不大了,我急着要回家,等会叫仆人打着灯来迎接您光临寒舍。”说完匆匆告别。

片刻时间,从树林中射出一束灯光,此时已有人来到了树下,叫喊:“李先生在吗?”

三缄答应道:“在这里。”

此人说:“我奉主人的吩咐,特来迎接先生,可将行李交给我,方便上路。”

三缄说好。于是命小童把行李交给了此人,自己骑上马,跟随在灯后。

到了门口,五常笑嬉嬉地出来迎接。

三缄登堂想行拜见礼,五常谦逊地说:“不必,不必。今天淋了雨,恐怕会受风寒,我叫夫人已备下了酒宴,在左厢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