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候老宋家全家五口人坐在桌旁喝粥吃着鸡蛋烙饼的时候,母亲刘秀琴对三个子女说:

“今天你们仨上午先别忙着写作业,我和你爸昨天商量了,吃完饭一起到供销社买些油盐酱醋。”

宋如芳和宋如岚面面相觑,发出疑问:

“妈,家里食盐都还有四五包(一包500克),还要买吗?买这么多放在家里有必要吗?”

母亲刘秀琴回答道:

“听说又要涨价了,这都是今年涨的第三回了,多买些放着慢慢用,都是有用的东西。”

又继续说:

“家里被套棉絮这些也要涨价,我还要到商场转转,有合适的也要买些回来。”

小弟宋如刚在一旁说:

“妈,我的球鞋坏得特别快,万一也要涨价,这次就给我买两双,其中一双买大一码,留着明年穿。”

宋如岚以为母亲平时都节约惯了经常数落小弟的脚涨太快费钱会直接拒绝,没想到母亲居然点头道:

“那一会儿你陪我到商场去,如果还是原来的价格就买两双,如果已经涨价了就买一双。”

说完没有理会小弟得意的笑脸又转头对父亲说:

“东西的价格涨这么多,工资不见涨。大家都说中央说的物价涨一半,工资翻一番,哪里有落实,完全是瞎传。”

父亲宋天保也感叹物价上涨之快,幅度之大,囤货是节约的唯一办法,尽量买些必需的东西,只要不浪费就好。

宋如岚知道今年这个现象就是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国家这几年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一定程度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双轨制,即一部分商品价格由国家计划控制,另一部分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由国家控制商品价格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城市农副产品等的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工资过低,购买力不强,而企业生产又没有积极性,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改革从而获得竞争力。

这导致国家、企业和人民三方面都不满意。同时,一部分人利用价格双轨制进行投机,以各种手段通过低价囤积国家计划控制内的产品,再以高价在市场出售,牟取暴利,既影响国家控制价格,又造成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

这样就陆续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发生了严重抢购。时值盛夏,杭州市市民抢购毛衣毛裤;气候温和的昆明市,人们抢购通常滞销的电风扇;广州市有位市民抢购了10箱洗衣粉,南京市有位市民抢购了500盒火柴,武汉市有位市民抢购了200公斤食盐。在疯狂的抢购风潮中,商品价格不断攀升。茅台酒从每瓶20块蹿到300多块,汾酒从8块涨至40块,中华烟从每包2元涨至十来元。

在后来宋如岚看到的财经文章中,连当时的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都说:“人们都疯了,见东西就买,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在意质量好坏,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

反观坐在身边的母亲刘秀琴的行为,已经不过是再正常的普通老百姓在面对通货膨胀的无能为力罢了,但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等一家人来到供销社外面的时候,看见长长的队伍已经排到街头,母亲安排大家排好队,自己则挤进柜台边,打听正在销售的物品的价格。

回到队伍后还不忘给父亲抱怨:“钱还是带少了,榨菜粉丝花生这些也买一些,能买到就尽量买点。”

父亲无语,只有点头听母亲安排的份儿。等全家排过四十分钟的队,遭遇了供销社营业员不耐烦的白眼几枚,付出了全家近一个月伙食费后,老宋家每个人手里拎着油盐酱醋等大包小包才往家走。路上时不时碰到同样或背或提着各色物品的厂里同事,大家还交流商品的价格,以达到物价信息的更新。

着名的相声演员姜昆表演过一段相声,大意是说一位老百姓突然相信物价会很快上涨,看大家都进行囤积采购,这位市民购买了一大桶酱油,一澡盆米醋,一抽屉味精,一屋子面粉等。相声题材虽说是艺术虚构,但也说明了经济学道理。

在市场经济运行初期,政府指导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运行双轨运行,基础商品的行政价格较低保证民生供应,但不法商人唯利是图“低进高卖”,给普通老百姓生活带来压力。相信国家层面会出手管制,还市场一个正常的经济秩序。

老宋家除了物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之外的烦心事,莫过于正在办理停薪留职的父亲了。

父亲已经和无线电一厂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现在正在清理手中的工作好办理交接。父亲原有的岗位--厂办公室主任是很重要的位置,还是所有科室中离厂长书记大领导最近的位置,所以大家看着这个位置空出来了,不遗余力地争取中。

厂领导也找父亲单独谈过话,希望他推荐一个能力出众的接班人,但父亲考虑到自己妻子儿女还工作生活在厂里,不愿在离开厂里之前再次卷入厂里人事斗争的漩涡,拒绝了推荐人员要求厂领导考核指派。

但这次谈话的事情又传入了一些心思活泛的人耳中,有几个有机会上位的同事频频在下班后来家里到访,被父亲婉拒多次后才消停。

母亲事后戏称:“这几天泡茶用的茶叶都够家里喝一个月了。”

宋如岚眼看父亲已经在完清手续了,想到离父亲南下特区工作没有几天了,而自己一直挂念的大姐宋如芳补课的事情还是没有着落,不免心急得和父亲交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