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密林草莽里全是亡命的叛军,叛军杀人不分昼夜,尸体把江湾都堵塞了。

腐肉成山,饿虎扑食,乌啄心肝。

血腥浸濡着岸滩,江水变色,绿草衰亡。

暗夜里,腥风悲飒,血雨低回,磷火幽幽,忽明忽现,冤魂野鬼,哭声凄厉,山川草木也默立啜泣。

这哪是人间?分明是地狱!

这是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的蜀地。盛世大唐,竟然有这样的一幕?

当年英气满怀的边塞诗人岑参,被困在蜀中,无法返回长安。

一年后,岑参病逝在成都的旅舍里,享年五十五岁。他的人生最后时光,蹉跎在进退两难的踟蹰不前里。

这哪里还是那个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壮美诗篇的岑参?

个人的命运,被时代大潮裹挟。时代大潮,也被个人的命运印证。

大唐昔日的辉煌荣耀,在朝廷与藩镇的多年角力中,渐渐磨灭。

岑参,唐代诗人,极富盛名,尤其边塞诗成就最大,与高适风格相近,都以其“风骨”着称,后人并称他们为“高岑”。

可两人际遇却大不相同,高适用十几年华丽逆袭,从无名草根摇身变成位极人臣的侯爷,极尽风光。而岑参,家族荣光不复,求仕不成,两度出塞壮志未酬,一生行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终客死他乡。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有《岑嘉州诗》七卷。

(二)

岑参(约715—约769),祖籍南阳(位于今河南),唐代之前家族已隶籍江陵(位于今湖北)。岑参的父亲岑植担任过仙、晋二州的刺史,有五子,岑参为第三子。曾祖父岑文本担任过太宗的宰相,伯祖父岑长倩在高宗、武后朝为相,从祖岑羲在中宗、睿宗朝任过宰相,故岑参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概括说来,近百年间,岑参的家族经历了六个唐朝皇帝,竟出了三个宰相。

虽为“相门子”,在岑参出生之前,家族却已惨遭巨变。岑长倩因公开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被腰斩于东市,五个儿子同时被赐死,祖坟被掘。岑羲在玄宗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站错了队,玄宗继位后,岑羲被诛,籍没其家,株连其亲。好在岑参不是其直系亲属,幸免遇难。这样的大盛大衰,平常人家不能想象。

父亲岑植曾作过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参在家中排行老三,岑参的母亲是继室,丈夫前妻育有二子,岑渭、岑况早已成人,离家独自谋生,而她自己生养的三个孩子岑参、岑秉、岑垂只能和她一起在晋州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岑渭官至澄城丞,岑况曾任单父令、湖州别驾。

到了五岁,该读书了,岑参跟着哥哥生活了一段时间。

岑参勤奋好学,遍读经史,九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岑参十三四岁的时候,岑参随母亲迁往河南府王屋县,王屋县北十里左右就是着名的王屋山。王屋山的主峰叫天坛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镇北。天坛山南的青萝河畔,有岑参祖上留下来的别业,岑家称之为“青萝旧斋”。岑参就在王屋县城和青萝旧斋往返居住。

一年以后,岑参一家又告别王屋,向南渡过黄河,经过东都洛阳,来到嵩阳(嵩山南边的丘陵地带),这里也有岑家祖上留下来的旧草堂,岑参一家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住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离岑参的大哥岑渭当官的地方不太远。

那是唐开元十八年(730年),15岁的岑参开始隐居嵩阳,比王维早7年,比李白早15年。岑参在嵩阳、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两地结庐而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