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寿命短?】

【如今,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7岁,而古人的平均寿命仅在18至33岁之间。

这种巨大的差距是否仅因医学的不发达?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夏商时期的平均寿命约为18岁,尽管数据可能不准确,但这一时代的人们大多寿命短暂,毕竟当时的人们还处于原始状态,只有上层奴隶主享有较好的生活条件。

完全进入农业社会后,古人的寿命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

古人民以食为天,然而古代的农作物产量不高,种类单一,百姓每年收获的粮食有限。

朝廷的赋税和官员的压迫使得百姓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他们所吃的并非我们现在的白米饭,而是糙米和野菜。】

【古代没有避孕的概念,家庭子女众多,粮食短缺时,孩子们只能被饿死。

在灾荒时期,连勉强填饱肚子都成为奢望,百姓只能挖草根、吃观音土。

这些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吃得越多死得越快。】

【元朝时期,濠州发生旱灾,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相继饿死,最后只有他和二哥幸存。

一大家子人饿死得只剩一两个,在古代是常有的事。

除了饥荒,还有地震、洪水等天灾,这些在古代都是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这些死亡事件都会影响平均寿命的计算。

古代还存在溺婴现象,原因一是孩子生得多养不活,二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许多女婴被遗弃溺死。

这种情况也大大降低了平均寿命。】

【另外,古代医学水平也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古代的中医大多长寿,如李时珍活到75岁,金元四大家寿命均在70岁以上,孙思邈据说活到102岁。

古人寿命短的原因与医学水平息息相关。

虽然中医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古代缺乏生物学作为基础,古人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一无所知,自然无法有效防范。

古代百姓很少有喝开水的习惯,他们直接饮用河水、井水,加之经常食不果腹,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患病风险大增。

许多疾病原本可以通过中医治愈,但古代优秀的中医数量稀少,一个朝代可能仅有寥寥数位。

普通百姓很难得到他们的诊治,因此患病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

古代的医疗设施也不及现代便利。

如今,即使是偏远的乡村也有一两家诊所,群众就医十分方便。

但在古代,乡村地区往往离医生较远,病患需要长途跋涉到县城求医。

由于交通不便,往返县城往往需要两三天,这段时间内病患的处境更加艰难。

即使病患成功请到医生,也不代表就能治愈。

庸医往往采取不当的治疗方法,如开具泻药或放血,反而加速了病患的死亡。

大部分百姓因经济拮据而无法请医生或购买药物,只能硬扛疾病。

因此,古代因疾病致死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夺去生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