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众位官吏已经接到了兵部侍郎邝埜会调任到吏部当尚书的通知。
所以早早的便开始做准备,现在更是站在堂前等待着邝埜的到来。
吏部左侍郎魏骥站在众官吏最前面。
他也是四朝的老臣,只不过一直都在侍郎一职上晃悠,得不到提升。
如今也是六十多,垂垂老矣。
想着等新吏部尚书来了交代一下部事,他也就准备告老还乡了。
相比于官场,他还是更喜欢诗文。
这也是他兜兜转转几十年后才明白的事情。
回家过着田园生活,书籍为伴也不能不说是一件美事。
“这回来的新尚书,听说是个人物,连王公公都敢得罪,也不知道对咱们吏部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能有个硬气点的尚书也好,咱们吏部现在都成了什么样子了?”
“说的好听点叫六部之首,掌握百官,说的难听点都成了跑堂的了。”
“还记得蹇义蹇尚书在的时候,咱吏部是多么的威风,去了地方上考察,人都得毕恭毕敬的,哪像是现在去了地方,就差被人当要饭的打发了。”
几人小声的议论,但是声音仍是传到了众人的耳朵里。
尤其是听到蹇义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眼底都泛起了追思。
蹇义原名蹇瑢,义是太祖皇帝赐名。
太宗皇帝之时他便是吏部尚书,一做就是三朝,直至宣宗时以年老的名义拿下了一批老臣,他才退了下来。
郭琎这才得以上位。
而那个时候,三杨内阁已经成型,没了蹇义,他郭琎也是守不住这份家业。吏部的权柄渐渐的都被他人挤占了去。
当然朝中也有些人对此看不惯,有过谏言。
就像是当年左通政陈恭一样,希望选吏之事归于吏部,但是郭琎愣是没敢认下。
甚至连争取都不曾争取。
吏部不强硬,底下的官吏自然也是强硬不起来,前后的落差一大,就让人有了微词。
“我看啊尚书换谁都一样,都改变不了,想要改变就只能让依附一边,要不然就别想。”
“我还听说这个新尚书属于是两边都不讨好,王公公那边也得罪了,杨阁老那边也没落下。”
听到这,众人也是沉默。
话说的糙,但是理不糙,要想两边都不依靠,除非尚书自己地位够高。
“夹在中间,可难受了……”
“都别说了,邝尚书人到了。”魏骥呵斥道。
众人果断的闭嘴,纷纷低头垂手作等待状。
可见魏骥在这些人当中威望还是足够的高。
邝埜迈着四方步,踏进了吏部衙门。
兵部离吏部不远。
京城除了刑部外,其他五衙门都是相邻,用不上多长时间便能走到。
“邝尚书,下官吏部左侍郎魏骥在此恭候多时了。”
邝埜听到声音望了过去。
早些时候,他就认识这个魏骥。
当年会试他和魏骥在同一场,只是当年魏骥考上了,他落榜了……
后来大家都是侍郎也多有交流,所以相见并不觉得陌生,甚至还有些亲切。
“魏老先生,还劳您在此等我,我也是不好意思啊。”
“别这么说,毕竟是你最一天上任,我这个做侍郎的焉有不迎的道理。”
“各位同僚也辛苦了,都去忙着吧,别在这站着了。”
“是,大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